一级分类: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商家如果有欺诈行为,将面临惩罚性赔偿。在这种情况下,商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应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金额,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如果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则应按五百元计算。这
2024-02-13
我国法律规定,消费者在财产或人身方面受到损失时,可以进行投诉,而不限制投诉的金额。然而,有一些情况下,投诉将不予受理。这些情况包括:1、经营者之间的购销纠纷;2、消费
2024-02-1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一部独立的法律,从民法中独立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消费者需要特别保护。在过去,西方国家的民法对消费关系的调整主要采用了一种叫做“买者
2024-02-10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二十八条,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行为,涉及以下情况之一,公安机关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被害人轻微伤或其他严重后果;(二)
2024-02-10
价格欺诈行为,又称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2024-02-09
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捆绑销售的,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所以是会构成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侵犯的。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
2024-02-09
商家不得欺诈消费者,如若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那么,如何认定商家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否能获得赔偿?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解析
2024-02-08
在购买前提前告知,看清楚和问清楚再下单。韩续表示,网购遇到假货、残次品等问题,消费者及时联系网店客服往往就能得到妥善处理,毕竟大部分网店都讲究和气生财、讲门面声誉。韩续表示,现在的网购平台大多都承诺“网购先赔”,消费者通常只要及时向网购平台投诉维权,
2024-02-08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二十八条,强迫交易罪的立案追诉标准为:当强迫交易罪的数额达到一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数额达到二千元以上时,可以立案追诉。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
2024-02-08
如果摄影师操作失误导致照片他全都拍虚了,或者拍的片子丢失等人为以及照片本身的质量问题,可以要求影楼重拍同时提供相应的赔偿。如果影楼拒绝或者拖延不解决问题,建议和负责人协商沟通,协商不成可以向消协投诉或另向工商管理部门反应情况。我国,假冒伪劣产品充斥于
2024-02-08
如果员工因在试用期出现了失误,导致公司欲解除试用合同,从情理上来说公司领导应给员工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给予一定的补偿。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如公民有权了解其亲生父母、出生时间等个人信息。
2024-02-07
可以通过拨打12358价格举报热线,或登录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进行举报,到当地的物价局、消协会投诉。可使用手机的拍照功能,拍摄超市的相关促销海报、小广告及上柜商品的标价牌等,并保留好购物小票,可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向责任者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
2024-02-07
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迫他人进行买卖、提供或接受服务、参与或退出投标拍卖、转让或收购公司股份债券或其他资产、参与或退出特定经营活动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
2024-02-07
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是确保消费者权益的核心问题。作为消费者,如果不清楚自己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就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了解自己的权利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本前提。根据
2024-02-07
清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维权各项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购买后应尽可能要求销售者出具发票、收据或其他书面的证明材料,以便在受到侵害时,能够有效地进行索赔。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维权。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不能伪造证
2024-02-06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以及保护方式。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参与管理公司的权利,包括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资料、账簿等相关资料并提问的权利。该权利是共益权且为法定权利,由《公司法》直接赋予股东,不得以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剥夺或限制。公司需主动披露信息,股东知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欺诈消费者行为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包括销售掺杂掺假商品、虚假价格表示、虚假宣传等行为。经营者若无法证明自己并非欺骗消费者,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销售失效、变质商品和伪造冒用他人企业
消费者权益的七大保护原则,包括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和获知权。这些原则保障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权益,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促进市场公平交易。同时,消费者有权成立社会团体,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
经销商的索赔权利和消费者的投诉权利。经销商根据《产品质量法》享有向生产商索赔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遇到质量问题或对所接受的服务不满意时,也享有投诉的权利。消费者应注意投诉的有效时间,及时投诉并提供详细信息和相关凭证。投诉方式可以选择书面或口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