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俗话说的“挂羊头卖狗肉”是指商家卖的商品和其宣传的商品不一样、里外不一,用来比喻商家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商家这种“买羊头挂狗肉”式的虚假宣传,是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是违法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2020-07-21
五一黄金假期的第一天,但有游客通过微信视频爆料称,在西双版纳旅游时被导游强行要求消费满3000-4000元。爆料视频昨日上午在微信朋友圈内被广泛转发,该起事件涉及的一批游客正乘坐大巴到西双版纳州旅游。视频中,一名中年妇女因部分游客消费金额低或有的游客没有消费
2020-05-25
消协对王某的举报予以认可。王某认为,商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欺诈。法院经过审理,认定商场的欺诈行为成立,遂判令超市赔偿王某人民币11604元。消费者权益争议属民事诉讼。
2020-05-25
立法之所以特别规定了股东知情权,其实主要是为了保护那些中小股东的利益,以下论述的理由中所指的“股东”主要是指“中小股东”。具体来说,法律上确认并赋予股东知情权的原因是:。首先,股东知情权是行使财产权益的手段性权利。
2020-05-25
一些营业员对不购买或不中意所选择的商品的顾客进行冷嘲热讽、态度蛮横是不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的表现,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同时,消费者名主选择商品和服务的行为必须是合法的,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用自主选择权,而不能把自主选择权建立在侵害国家、集体和他人
2020-05-25
一些营业员对不购买或不中意所选择的商品的顾客进行冷嘲热讽、态度蛮横是不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的表现,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为此,在该条的第三款又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同时,消费者名主选择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2020-05-25
也就是说,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意向和兴趣,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或服务。
2020-05-25
前年,两人听了一次讲座后,开始半信半疑地先后八次买下近千瓶保健品,一共花费了7万元积蓄。华西都市报热线96111曾多次接到有关投诉,称一些商家忽悠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对此,副主任医师唐-炯说,保健品与药品不同,疗效不确切,本应作为营养素补充。目前,市面上的确
2020-05-25
导游陈某在大巴上让游客补交参观费用,遭到游客申先生拒绝,陈某追打申先生致其被汽车撞伤。记者昨日获悉,因涉嫌强迫交易罪,陈某被公诉至昌平法院。公诉机关指控,2015年10月4日11点多,陈某在昌平区八达岭高速居庸关附近的大巴车上,言语威胁车上游客补交参观费用,
2020-05-25
有专门的键盘手通过网络交友,并由美女咖啡托诱骗至咖啡厅内消费高价果盘及酒水。近期,昌平警方破获一起“咖啡托”诈骗案,抓获涉嫌违法犯罪人员14名,现场起获赃物16万余元,刷卡POS机1台,以及红酒饮料等。接报后,办案民警经过数天调查取证,发现咖啡店确实存在酒托
2020-05-25
几个人先在附近的超市购买了一些饮料、零食等拎在手上,但却被KTV工作人员拦下,要求必须把饮料、零食等寄存在柜台。高高兴兴去KTV唱歌,却因自带的饮料零食被强制寄存而窝火。“去KTV唱歌时带了点酒水饮料,没想到被商家强制寄存在柜台,这不摆明了是强制让别人买他们的饮料
2020-05-25
而4S店强制买保险的理由是在店里上保险理赔比较方便。难道不在店里买保险理赔就难了吗,那么保险公司把分部开到卖汽车的店里了吗。?但要求顾客必须在4S店购买保险,涉嫌强制搭售,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虽然表面上看是商家增大了商品的服务,但实质上是在销售过程中附
2020-05-25
国家旅游局于2015年9月29日公布了官方文件,详细列举了欺骗、强制购物消费行为的认定方法和对行为主体的具体处罚。
2020-05-25
根据2014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可知,
2020-05-25
您是不是因为商家的一句“本店拥有最终解释权”而把之前都准备好找商家理论的话都噎回去?您是不是因为商家的一句“餐厅禁止自带酒水”而把您珍藏数年的好酒弃置家中?您是不是因为商家的一句“物品丢失本店概不负责”而自认倒霉?这些我们都很熟悉,那么我们来清点清点有
2020-05-25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以及保护方式。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参与管理公司的权利,包括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资料、账簿等相关资料并提问的权利。该权利是共益权且为法定权利,由《公司法》直接赋予股东,不得以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剥夺或限制。公司需主动披露信息,股东知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欺诈消费者行为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包括销售掺杂掺假商品、虚假价格表示、虚假宣传等行为。经营者若无法证明自己并非欺骗消费者,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销售失效、变质商品和伪造冒用他人企业
消费者权益的七大保护原则,包括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和获知权。这些原则保障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权益,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促进市场公平交易。同时,消费者有权成立社会团体,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
经销商的索赔权利和消费者的投诉权利。经销商根据《产品质量法》享有向生产商索赔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遇到质量问题或对所接受的服务不满意时,也享有投诉的权利。消费者应注意投诉的有效时间,及时投诉并提供详细信息和相关凭证。投诉方式可以选择书面或口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