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不限 行政监察 行政处罚法 国家赔偿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许可法 行政强制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相关 公证法 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 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
2024-02-17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指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有关行政诉讼应予受理的案件范围和不予受理的案件范围,我国《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共七个法条对此做了规定。从逻辑角度分析,我国《行政
2024-02-17
行政不作为与不履行法定职责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不是一个概念,行政不作为所包含的范围远大于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义务的外延远大于法定义务的外延,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2024-02-16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依行政相对人的合法申请,应当履行也有可能履行相应的法定职责,但却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行为形式,虽然行政不作为是与行政作为相对应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但不是所有的行政不作为都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只有法律规定的可诉性行政不作为方可向人民
2024-02-16
行政诉讼是指根据行政法规定,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诉讼的行为。行政诉讼的管辖包括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行政诉讼管辖异议应在接到法院应诉通知后1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级别管辖根据法院组织系统划分,基层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中级法院管辖发明专利案件、
2024-02-16
行政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在法定条件下人民法院可依申请人的申请或主动依职权采取证据保全措施,但是由于证据保全的一系列具体程序问题都未作规定,司法实践中形成了各地法院各行其是的局面,不利于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时,人民法院可能裁定准许,也可能会
2024-02-16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裁定(决定)的次日立案。
2024-02-16
期限是知道撤销公证后的1年?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
2024-02-14
第二十八条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2024-02-14
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发现我省一些司法鉴定机构擅自开展非司法鉴定业务,接受非诉讼的鉴定委托,以司法鉴定机构名义出具鉴定意见,如河南新衡达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驻马店安康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等(见附件),引起当事人的上访投诉,对司法鉴定行业造成了不良
2024-02-14
证据是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法律法规不能作为行政诉讼的证据。作为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在诉讼中必须提交的书证。勘验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进行勘察、检验、测量、绘图、
2024-02-14
一、法律明确规定不受理的行为——前四种是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的,后五种是《行诉法解释》第1条规定的。结合行政诉讼法第52条、第53条的规定,在行政诉讼中又不可能不涉及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尤其是行政规章。 行政机关对所属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2024-02-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可以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多种行政诉讼案件,包括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对行政许可决定不服的,对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决定不服的,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对行政机
2024-02-13
行政诉讼案件的立案材料有起诉状;起诉状副本;原告及其委托的诉讼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原告与被诉的行政行为具有利害关系的材料;以及被诉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存在的材料等。(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
2024-02-13
电气设备短路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火灾隐患。当发生短路时,电流会急剧增加,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成正比,导致温度迅速上升,超过安全范围。如果温度达到可燃物的引燃温度,就可能引发火
2024-02-13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与特点,包括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区别。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未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状态,是一种违法行为。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在含义性质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必须准确界定并区别对待。行政不作为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包括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以及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法诉讼的相关规定,包括复议和起诉的程序、条件和法律规定等。这些来源和相关法律知识的阐述对于公民了解和参与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