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对一般条款的适用受到严格的限制,必须满足法律上规定的所有条件。只有联邦最高法院可以通过其判决对一般条款的适用作出解释,以确保解释的权威性。虽然这种解释没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下级法院很少对此作出相反的判决,这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在处理具体案件时,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特别法应优先于一般法的适用。在判断某项行为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时,应当考察此项行为是否符合特别法中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要件,而不是简单地将有关规定类推适用。只有在缺乏适当的特别规定,并且其他方法也难以制止某项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才应考虑适用一般条款,以防止滥用一般条款。
在适用一般条款时,应当具体分析有关行为的特点,研究此项行为是否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或原则,是否违背了善良风俗和商业道德,是否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这是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实质要求。
认定某项行为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经营者的实际利益。因此,应当对经营者的具体行为及其性质,竞争对手的具体情况,相关市场的具体关系等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以得出合理和公正的结论。这项工作应由各级反不正当竞争的主管机关具体实施,但最终由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来认定比较妥当。这样做有利于维护法律的统一性,确保司法审判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对一般条款的解释必须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进行,以确保解释的权威性。
成都市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明确了监督检查的职责,并鼓励社会监督。同时,详细列举了包括假冒注册商标、混淆知名商品、误导企业名称或姓名以及虚假表示商品质量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河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旨在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该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经营者,明确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和范围,规定了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强调政府应加强市场管理、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对假冒注册商标和仿
傍名牌现象对市场竞争秩序的扰乱问题。傍名牌现象日益普遍,涉及商品领域多元化,严重损害了驰名商标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傍名牌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企业傍名牌虽能迅速获利,但风险较高且非长久之计,涉及复杂的法律问
湖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旨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文章详细阐述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并明确了经营者必须遵守的义务。同时,也强调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