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 > 浅析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几个问题

浅析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4-10-20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1330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已经颁布15年了。这部法律在鼓励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部法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需要,无法很好地维护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秩序,亟需改进。

完善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实施13年来,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法有效地解决了一段时间内盛行的仿冒装潢、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行政垄断等问题。它在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促进市场体系建立、规范市场竞争方面发挥了其他法律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完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一些问题尤为突出。

目前,《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正当竞争的主体定性不准确、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不完善、执法范围过窄、执法手段不足、法律责任欠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明确扩大《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主体范围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第三款规定:“本法所称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主体范围仅限于“经营者”,这与后续的规定相冲突,也不符合现实需要。

例如,该法第七条禁止滥用权力,针对的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权谋私、地区封锁、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然而,政府并非该法所称的经营者。再如该法第十条对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规定,依据该条规定,权利人和侵权人必须都是经营者。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合法持有商业秘密的人并非经营者,而侵权人大多数情况下确实经营者。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只有“给经营者造成损害”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赔偿。这对许多非经营的科研人员来说是不公平的。而在国际组织的法条和协议中,对受保护商业秘密的要件只提到“不为公众知悉、有商业价值及权利人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三个条件。《反不正当竞争法》则额外提出了“实用性”的要求。由于这一额外条件的存在,一切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的开发资料,如果被他人未经许可拿走,将无法得到该法律的保护。在实践中,理论研究阶段与实际应用阶段可能只有一步之遥,而前一阶段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相比之下,专利法对实用性的要求是一种更严格的保护。因此,明确扩大《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主体范围是修改该法律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纠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缺乏概括性的一般条款,存在法律的不周延性和滞后性等缺陷。我们知道,法律一旦制定就具有稳定性,而社会经济关系则在不断变化。在国外,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其广泛且不确定而著称。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转型时期,计划经济的体制正在消失,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形成。这种新旧体制交替在竞争秩序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导致许多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目前,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只规定了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为每种行为设定了明确的适用界定,导致许多新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纳入现行法律的调整范围。

综上所述,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在适用主体范围和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方面存在问题,亟需完善。我们必须认识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不仅仅是经营者,经营者的雇员、利益相关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等都可能成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制的对象。同时,应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重新调整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以克服法律的不周延性和滞后性。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需要,维护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秩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第一章 总则

    成都市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明确了监督检查的职责,并鼓励社会监督。同时,详细列举了包括假冒注册商标、混淆知名商品、误导企业名称或姓名以及虚假表示商品质量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 河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河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旨在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该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经营者,明确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和范围,规定了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强调政府应加强市场管理、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对假冒注册商标和仿

  • 傍名牌现象对市场竞争秩序的扰乱

    傍名牌现象对市场竞争秩序的扰乱问题。傍名牌现象日益普遍,涉及商品领域多元化,严重损害了驰名商标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傍名牌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企业傍名牌虽能迅速获利,但风险较高且非长久之计,涉及复杂的法律问

  • 湖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湖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旨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文章详细阐述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并明确了经营者必须遵守的义务。同时,也强调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

  •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措施
  • 解决域名纠纷案件的法律问题
  • 一、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问题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