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 > 浅议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损害赔偿

浅议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损害赔偿

时间:2023-10-04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1335

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责任及赔偿责任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不正当竞争行为者应当承担的是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责任是指不正当竞争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之一,即对受害人(包括经营者和消费者)因其不正当竞争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然而,在确定不正当竞争行为人的民事责任方式时,不应仅限于损害赔偿,而应根据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来确定。

二、确定不正当竞争行为人的民事责任

在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时,确定不正当竞争行为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归责原则: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以行为人是否有过错作为其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主观上的过错是构成损害赔偿责任的基本要件之一。若行为人缺乏过错,即便其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也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2. 赔偿原则:对于因不正当竞争行为给经营者造成的损失,应以行为人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大小作为赔偿的依据。即受害人不能通过赔偿获取大于侵权损害的利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赔偿原则为全部赔偿原则,并不要求对行为人实行惩罚性赔偿。在某些情况下,可根据侵权人的主观恶性大小来确定侵害人的赔偿责任。3. 赔偿范围:根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赔偿原则,不正当竞争行为人应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全部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表现为因侵权行为使受害人多支出的费用,如制止侵权行为所支出的费用和委托律师代理诉讼所支出的律师费等。间接损失是指受害人因侵权行为而失去的利益,即权利人正常行使权利时能够得到的合理预期收入。在确定赔偿范围时,还应考虑受害人与侵权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有因侵权行为所引起的损害才能列入赔偿范围。

三、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

赔偿数额的确定一直是人民法院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的难点。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侵权人应对被侵害的经营者因其不正当竞争而遭受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如果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赔偿额应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法律还规定,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也应作为被侵害者的损失由侵权人予以赔偿。虽然法律对赔偿额的确定已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仍会遇到诸多问题。赔偿损失是以受害者有损失为前提,确定赔偿额应以补偿受害者的损失为标准。理想情况下,人民法院判决的赔偿额应恰好使受害者恢复到受侵害以前的状态。若赔偿额高于受害者的损失,有悖于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若赔偿额低于受害者的损失,又对权利人的保护不利,将增加侵权行为的发生率。实践中,较难把握的问题是:1. 原告损失的主要部分是利润损失。原告的利润损失是受害人因侵权行为而失去的利益之一,其确定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包括原告损失大于被告获利的情况。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现象。竞争在市场经济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消除消极后果,需要采取法律手段。中国于199月2日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保护企业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仍存在商业贿赂、制售假冒产品等不正

  • 工商部门对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

    工商部门对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及相关法律依据。根据情节轻重和后果严重程度,工商部门可采取罚款和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法律依据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等,规定了对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标准和相关责任。同时,也涉及了消费者对虚假宣传的维权方式和连带责任

  •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涉嫌虚假宣传的微商。虚假宣传行为包括夸大产品性能、对原材料标示含糊、使用无效许可证、宣称是某品牌的更新换代产品、打着出口转内销等旗号。公民可以通过收集证据、选择投

  • 消费者保护在竞争法立法目的中的体现

    竞争法的利益保护中心的历史变迁及其理论基础。现代竞争法起源于法国判例法,涉及反不正当竞争。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国家将消费者利益置于中心位置,竞争法的目的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保护为终极目标。这是因为消费者立法与竞争法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立法者意识到消费者承

  •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 侵犯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的区别
  • 反不正当竞争法拟修改,“傍名牌“最高可罚百万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