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充分认识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对于履行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至关重要。该法律的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关系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权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认真履行该法赋予的职责,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切实解决执法不平衡的问题。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从今年9月份开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集中力量,严厉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重点查处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公用企业或其他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制竞争的行为,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以及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各地还可根据本地情况,将其他表现突出、危害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列为查处重点,全面推开执法工作。对于经营者、消费者的举报投诉案件,应积极受理,并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的优势,主动出击,有效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已经发现的违法行为,要敢于碰硬,一查到底,通过办案提高执法权威,增强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
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按照今年7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部署,尽快理顺公平交易机构,并选调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公平交易机构中,加强办案人员力量。公平交易机构应合理安排人员,确保有一定数量的专门人员负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工作,并重视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案,按法定程序办事,严禁乱查、乱扣、乱罚,坚决杜绝办案中的行业不正之风现象。要克服和抵制地方保护主义,对外地投诉的案件依法积极查处,坚持纠正对本地企业宽、对外地企业严的现象。不同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有争议的案件,应加强协调,通过召开案件协调会等形式,协商解决分岐,或报上级机关协调解决,不得互相争案,推诿或各行其是。
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重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宣传工作,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模糊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普法宣传,使全社会都知法守法。同时,通过对重大、典型案件的曝光,宣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成效,壮大执法声势。在今年12月1日《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两周年之际,各地应组织必要的法律宣传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作进一步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自觉性。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现象。竞争在市场经济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消除消极后果,需要采取法律手段。中国于199月2日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保护企业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仍存在商业贿赂、制售假冒产品等不正
工商部门对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及相关法律依据。根据情节轻重和后果严重程度,工商部门可采取罚款和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法律依据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等,规定了对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标准和相关责任。同时,也涉及了消费者对虚假宣传的维权方式和连带责任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涉嫌虚假宣传的微商。虚假宣传行为包括夸大产品性能、对原材料标示含糊、使用无效许可证、宣称是某品牌的更新换代产品、打着出口转内销等旗号。公民可以通过收集证据、选择投
竞争法的利益保护中心的历史变迁及其理论基础。现代竞争法起源于法国判例法,涉及反不正当竞争。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国家将消费者利益置于中心位置,竞争法的目的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保护为终极目标。这是因为消费者立法与竞争法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立法者意识到消费者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