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公司和员工之间应签署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这是发生劳动关系的一个标志。即使没有签劳动合同,双方仍然存在劳动关系,只要员工能提供为公司工作的证据,就可以确认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果没有签劳动合同,公司需要向员工进行赔偿,最多赔偿11个月的工资。对于工资较高的员工来说,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负担和风险。
如果整个公司都签署了劳动合同,那么这笔赔偿金将非常可怕。即使主动离职,如果没有签合同,员工仍然可以要求公司进行赔偿。许多公司喜欢在员工转正后才为其购买社会保险,但这是违法的。根据劳动法,员工入职的第一天,公司就有义务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当然,公积金现在还不是强制要求购买的,所以公司可以选择不购买公积金。即使员工不想购买社会保险,要求公司不购买,公司仍然需要购买。
那么,如果公司不想赔钱,采取变相裁员的方式,能要求公司赔偿吗?比如在公司工作几年后,由于公司业绩不好需要裁员,但公司不想赔钱,于是将员工调离岗位,调到生产线等辛苦的岗位,知道员工无法忍受,然后逼迫员工主动辞职,他们会说员工自己辞职不需要赔偿。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购买社会保险是公司的义务,所以必须强制购买。公司不能随意调岗,公司调岗需要与员工协商一致,如果强行调岗,员工有权辞职,要求公司补偿。如果公司不购买社会保险,员工有权辞职,公司除了需要补偿员工,还需要补偿未购买的社会保险。如果公司随意调岗,降薪,试图逼迫员工主动辞职,以避免补偿金,这是违法的,员工可以辞职的同时,要求公司补偿。按照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的标准。那么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有些公司不愿意赔偿,会告诉员工去起诉他们,然后他们会说你的工作表现不好,不能达到公司要求等等,其实就是公司业绩不好需要裁员。
如果发出录用通知书后又不再录用,单位应承担何种责任?《录用通知书》是一种要约,一旦对方收到并信任该录用通知书的内容,离职或拒绝其他单位的录用并到发出《录用通知书》的单位报到,即构成对方信任要约不可撤销且已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此后单位再表示不予录用,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的这种行为是在缔约过程中,使预雇佣的劳动者因信任《录用通知书》的内容而为入职做了准备,而后用人单位又因自身原因而无故不再录用,使劳动者的利益受损,造成损失。这种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用人单位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金额一般由法院酌定,部分法院会参照预雇佣劳动者原每月工资数额乘以(新用人单位招工手续办理日-原定入职日)来确定赔偿金额。
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的具体内容和条款。协议基于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根据不同的原因,甲方决定终止与乙方的合同。原因包括合同到期、试用期不符合条件、违反规章制度等。同时,甲方按照劳动法规和合同约定,对经济补偿金做出决定。文章还涉及合同的终止通知和办理手续等
入职时的法律问题,包括劳动者需要注意的社会保险约定、避免签署空白合同、识别并拒绝不合法内容的合同、妥善保管劳动合同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劳动者如何应对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中的不合法条款,提醒劳动者了解自己的基本权益并积极融入团队。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劳动行政处罚的特点和种类。劳动监察具有强制调查权和一定的处罚权,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劳动关系主体是否遵守劳动法律。劳动仲裁机构主要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劳动行政处罚是劳动行政的重要内容,只能由劳动监督检查机关行使
入职人员的年休假规定。规定指出,连续工作满一定时间的职工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年休假的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年限而异。国家法定休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不享受当年年休假的情况包括请事假、病假超过一定时间和依法享受寒暑假等。单位应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年休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