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法中,关联单位是指两个以上相互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但彼此人格独立的用工主体。当关联单位混同用工时,可以通过劳动者的招聘单位、工资支付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的合意等关键因素来确定劳动关系归属于关联企业中的某一企业。如果能够确定劳动关系归属于某一关联企业,那么可以认定劳动者与该企业存在劳动关系,并安排劳动者同时给其他关联企业提供劳动。如果关联企业间的混同用工程度过于严重,无法识别出招聘单位和主要用工者,或者关联企业间明显存在恶意利用关联企业中的皮包公司规避用工责任的倾向,那么可以认定劳动者与所有关联企业存在劳动关系。
共同雇佣是指两个以上的用工主体聘用同一劳动者,从事某一特定工作。常见的情况是同一栋楼或同一楼层的多个单位聘用同一劳动者从事保安、门卫、保洁等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与各单位之间都有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意,符合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且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项规定的情形,因此应当认定具有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在存在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劳动者实际从事的是同一份工作,因此劳动者只能享受一份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及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各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的劳动债权承担连带责任。
双员工一工作是指用人单位认可或默示两名劳动者轮流为其从事一份工作,领取一份工资。常见于农村,两名劳动者之间往往有特殊关系,如父子、兄弟、夫妻等。与临时帮工不同,双员工轮流提供劳动力贯穿于整个用工期间,具有持久性。由于两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符合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因此均具有劳动关系。当劳动者发生工伤时,自然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然而,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以劳动力来换取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即是劳动者给付劳动的对价。既然两名劳动者共同完成一份工作,那也就只能共同领取一份工资,否则将对用人单位和其他劳动者造成不公。当两名劳动者的总工资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而各自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时,劳动者无权主张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其工资。
在劳务派遣情形下,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也有可能存在交叉轮换用工的情形。然而,《劳动合同法》明确区分了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则是一种有劳动无劳动关系的用工管理关系。
赖某与钢管公司、成教学校之间签订实习协议后,在工作期间受伤,关于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认定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理由包括:原告不属于在校学生实习,符合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实习协议不应成为认定劳动关系的障碍。因此,原告有权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存在,享
从事雇佣活动的认定标准,包括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包括主体范围、主体间地位、适用的法律性质以及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等方面的差异。整体上,本文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雇佣活动的特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区分雇佣关系和
劳动关系的概念和来源,以及劳动关系与承揽关系的区分。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的特点和受到的保护,以及劳动关系与承揽关系在主体资格、劳动管理和劳务内容等方面的区别。同时,文章还讨论了两者从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特征,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模糊地带的原则。
工伤索赔的相关程序,包括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和诉讼程序以及工伤认定行政复议程序等。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来申请工伤认定和索赔,包括提交相关材料、经过工伤认定、行政诉讼、仲裁和诉讼等步骤,最终得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