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法中,关联单位是指两个以上相互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但彼此人格独立的用工主体。当关联单位混同用工时,可以通过劳动者的招聘单位、工资支付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的合意等关键因素来确定劳动关系归属于关联企业中的某一企业。如果能够确定劳动关系归属于某一关联企业,那么可以认定劳动者与该企业存在劳动关系,并安排劳动者同时给其他关联企业提供劳动。如果关联企业间的混同用工程度过于严重,无法识别出招聘单位和主要用工者,或者关联企业间明显存在恶意利用关联企业中的皮包公司规避用工责任的倾向,那么可以认定劳动者与所有关联企业存在劳动关系。
共同雇佣是指两个以上的用工主体聘用同一劳动者,从事某一特定工作。常见的情况是同一栋楼或同一楼层的多个单位聘用同一劳动者从事保安、门卫、保洁等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与各单位之间都有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意,符合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且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项规定的情形,因此应当认定具有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在存在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劳动者实际从事的是同一份工作,因此劳动者只能享受一份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及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各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的劳动债权承担连带责任。
双员工一工作是指用人单位认可或默示两名劳动者轮流为其从事一份工作,领取一份工资。常见于农村,两名劳动者之间往往有特殊关系,如父子、兄弟、夫妻等。与临时帮工不同,双员工轮流提供劳动力贯穿于整个用工期间,具有持久性。由于两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符合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因此均具有劳动关系。当劳动者发生工伤时,自然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然而,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以劳动力来换取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即是劳动者给付劳动的对价。既然两名劳动者共同完成一份工作,那也就只能共同领取一份工资,否则将对用人单位和其他劳动者造成不公。当两名劳动者的总工资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而各自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时,劳动者无权主张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其工资。
在劳务派遣情形下,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也有可能存在交叉轮换用工的情形。然而,《劳动合同法》明确区分了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则是一种有劳动无劳动关系的用工管理关系。
发放工资记录在确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劳动关系确认的条件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说明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成立,以及工资记录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依据、适用法律、主体资格、关系性质以及工作实施和责任承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流程及所需手续。变更投保人需经过原、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同意,并提供相关文件。对于因原投保人身故等原因变更的,还需提供死亡证明等文件。更正信息时需投保人本人签字。涉及投保人保障责任的险种变更时需填写健康告知书。部分信息变更可通过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特别是在个人承包经营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合法的承包关系中,承包人与所雇劳动者之间是独立的用工关系,与发包人之间并无劳动关系。但如果承包人原系发包人单位职工,则承包行为是双方履行劳动合同的特殊方式,双方劳动关系依然存续。判断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认定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需通过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一个月内订立。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使没有书面合同,满足一定条件如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等,劳动关系仍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