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 > 借用实习协议的劳动关系认定

借用实习协议的劳动关系认定

时间:2024-09-05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3620

借用实习协议的劳动关系认定

一、背景

2010年7月19日,赖某(以下简称丙方)与钢管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和成教学校(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实习协议》。协议约定了以下内容:甲方为乙方提供学生实习基地,实习期限从签约日起至2011年1月18日,表现良好者可继续在甲方工作,并享受正式员工待遇;甲方负责实习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考核管理,并按时发放工资;乙方负责按时安排实习人员到岗,并协助甲方做好管理工作;丙方自愿到甲方实习并服从管理,如需辞职,需按程序交接,擅自离职将不支付工资;丙方的实习岗位薪酬将按照招聘简章的规定支付。签约当日,原告开始在被告公司从事轧机工作。被告公司对工人和实习生实行同工同酬。原告每月工资为800元,并享受其他补贴。2010年11月,原告在工作中受伤,经过仲裁后,原告不服并起诉要求确认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同时,查明成教学校是一家为成人提供各类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的事业法人。2010年5月,该学校将原告登记在《报名册》上,但未对原告进行培训,原告也未在该校上课。学校既未收取原告培训费,也未颁发学生证和培训证书。

二、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原告与被告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笔者认为双方建立了劳动关系,理由如下:

三、分析与论证

1. 原告不属于在校学生实习在校学生实习是指高等教育院校尚未毕业的在校生,根据教学需要,由学校安排到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实践,以巩固课堂知识。这种实习一般不视为就业,实习生与单位之间不构成劳动关系。然而,在本案中,原告并非成教学校的全日制在校生,该校未对原告进行培训,也未收取培训费、未颁发学生证和培训证书等。因此,原告并不受成教学校的管理,其到被告公司“实习”并非学校对其教学培训的延伸。因此,原告不属于在校学生实习。2. 双方符合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首先,原告与被告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主体资格;其次,原告在被告公司“实习”,接受被告的管理,遵守被告关于辞职等规章制度,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从属关系;再次,原告独立从事被告业务组成部分的轧机工作,被告按招聘工人的待遇向原告支付工资及补贴,双方形成有偿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原告与被告之间完全符合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3.《实习协议》不应成为认定劳动关系的障碍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和规避法律义务,用人单位常常采用类似签订实习协议的方式进行招工。在此类案件中,应重点审查实习人员是否为未毕业的在校学生、实习是否为学校教学的组成部分、实习人员是否以学习技能为目的,以及用人单位对实习人员的考核管理和支付报酬情况等进行综合认定,而不应仅依据实习协议进行事实认定。这样可以实现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相统一,运用法律的评价与指引功能抵制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与论证,本案中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应确认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劳动关系的成立。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确认劳动关系案件是否属于一裁终局

    确认劳动关系案件是否属于一裁终局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仲裁裁决并不属于一裁终局。终局裁决仅限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特定案件,且金额需符合规定。其他劳动争议可提起诉讼。同时,确认劳动关系时,可参考工资支付凭证、工作

  • 劳动争议诉讼上诉书范本

    劳动争议诉讼上诉书的范本,包括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请求事项以及事实和理由。文章还列举了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劳动争议范围,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订立、履行等发生的争议。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以及追索养老金

  • 合同易主员工如何赔偿

    劳动争议的定义和分类,包括既定权利和要求新权利的争议。接着阐述了劳动合同纠纷的性质和起诉状,指出劳动者在维权前需确认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最后介绍了劳动争议的范围,涉及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等发生的争议,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争议。

  • 厂方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争议

    因厂方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争议及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规定。劳动争议的类型涵盖了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和终止劳动合同等争议。在法律上,厂方对于开除、除名等决定负有举证责任,若未提供相关证据将承担不利后果。此外,还详细列举了不属于劳动争议的纠纷类型。

  • 厂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解决途径
  • 劳动关系确认的法律性质
  • 皮肤伤害的司法鉴定程序和赔偿范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