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拖欠工资是违法行为。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应当在每个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的行为。
然而,如果用人单位因为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暂时无法按时支付工资,可以经与本单位工会协商一致,在一个月内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支付工资的时间应告知全体劳动者,并报主管部门备案,无主管部门的报市或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当老板不发工资时,劳动者可以报警,但多数情况下报警并不一定有效。
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劳动者还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另外,劳动者可以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单位仍不赔偿,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在索取工资的同时,劳动者还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试用期降薪的违法性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在试用期结束后降低员工薪资是违法行为。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低于最低标准。用人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此外,辞退员工时也需注意告知录用条件
关于长期虚报工资和相关法律规定的处罚问题。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若在财务报告中虚假记载或隐瞒重要事实,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将面临罚款。同时,文章还列举了公司不提取法定公积金、未通知债权人、清算期间隐匿财产等其他违法行为及其相应处罚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和工资问题。劳动者应按法律规定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雇主不可因此克扣工资。单位压缩工资若是为了限制劳动者离职或作为押金则不合法。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并依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
劳动关系解除责任的举证规定。疫情期间公司解除劳动关系需给出充分理由和事实依据,否则可能涉及违法解除。如公司无法证明员工存在严重违纪等行为,则需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每工作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作为赔偿。如公司拒绝支付,员工可申请劳动仲裁主张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