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不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经审查认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确有管辖权,应告知当事人申请仲裁,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如果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仍不受理,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裁决书确定仲裁裁决的类型。如果仲裁裁决书未载明该裁决为终局裁决或非终局裁决,用人单位不服该仲裁裁决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根据情况分别处理。如果经审查认为该仲裁裁决为非终局裁决,基层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如果经审查认为该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基层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应告知用人单位可以在收到不予受理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仲裁裁决。如果已经受理的,应裁定驳回起诉。
中级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的案件。如果合议庭认为没有新的事实、证据或理由,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可以制作调解书。如果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就给付义务达成调解协议,且双方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共同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如果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依法与新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新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工作年限时,劳动者请求将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工作年限,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应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如果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当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或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期限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劳动者在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请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三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约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如果建立了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但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事先通知工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如果用人单位在起诉前补正了相关程序,则不予支持。
如果因用人单位经营期限届满不再继续经营导致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外国人、无国籍人未依法取得就业证件即与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居民未依法取得就业证件即与内地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确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但是,持有《外国专家证》并取得《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人与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关系的,可以认定为劳动关系。
本解释施行前本院颁布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抵触的,自本解释施行之日起不再适用。本解释施行后尚未终审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适用本解释;本解释施行前已经终审的,当事人申请再审或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
小王酒后导致货款被窃,公司索赔的合法性争议。法院最终未支持公司的诉讼请求。律师指出,公司有权利要求因员工个人原因导致的经济损失赔偿,但需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企业管理也需要承担风险管理的责任,并在类似情况下采取安全措施。根据员工过失程度和经济能力等综合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合同争议仲裁时,应当提交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申诉书应当裁明下列事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职工或者死亡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合同争议,可以由其法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合同争议,可以由其法代理人代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