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核心因素是工作原因。工伤认定最核心的是查明是否是因为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其他两个因素都可作适当延伸。
我们处理了一起工伤案件,现在向法院提起了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件的基本情况是,用人单位是一家保安公司,员工A早上骑自行车来上班,打完卡后,将自行车放至停车处,停好车后,被同事B从背后用铁锹袭击,导致受伤。随后A报了警,警方介入处理,警察对AB及其他在场员工做了笔录,详细记录了B为何要袭击A。A与B同住一个宿舍,关系不好,B已经打过A,并且B多次筹划仍要打A,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得逞。其他同事及同宿舍员工都能证实他们之间关系不好,他们的领队还制止了B对A的一次袭击。这些内容在警方的笔录里都有详细记录。最后,B对A进行了赔偿,警方对B处以十日拘留的行政处罚。
事件以为就这样结束了,谁知A向南京市人社局提起了工伤认定申请。我们在答辩时将警方笔录与其他在场员工的证言提供给了人社局,与工伤认定处的工作人员沟通时,工作人员认为,是因为他们个人的恩怨导致A受伤,并不是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应当不会认定为是工伤。但结果却出乎意外,竟然认定成是工伤。当时就询问工作人员,为何是这样的认定结果。工作人员,只是笑笑跟我说,这是领导的意思,A来闹得太凶了,你们去法院吧。
在给用人单位办理工伤案件时,我一般都是劝用人单位尽量调解,一方面单位可以争取少些赔偿,另一方面劳动者确实受伤了,走程序虽然可以拖延一些时间,但良心上似乎说不过去。这个案件,依我们的经验,评上伤残的可能性不大,医疗费也进行了赔偿,即便是工伤,最后几乎得不到什么赔偿。但我们必须进行行政诉讼,不是为了拖延时间,而是为了弄清是非。
在南京,大多数法院在一般案件上,还是依法处理的。有些政府部门可能就不一样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话可能在现有环境下不便多说,且多说无益,还是好好准备在法院的诉讼吧。
申请工伤认定后,人社局不认定为工伤,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人社局,请求法院撤销其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并责令其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社保不认定工伤,用人单位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进行调解,如果社保再次作出不认定工伤的文书,用人单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认定过期后,若工伤认定申请被拒绝,当事人可以选择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55条规定,以下情况之一,相关单位或个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其近亲属或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被拒绝不服;(二)
工伤认定不服的解决方法有两种:一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二是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对于不服设区的
刘某对该复议决定书不服,遂以市劳动局未通知其参加行政复议程序违法及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对工伤申请时效的认定错误为由提起行政诉讼。法院认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刘某作为工伤认定的利害关系人,有权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