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劳动保护 > 遇到未足额发放工资应当认定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时应如何解决

遇到未足额发放工资应当认定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时应如何解决

时间:2024-03-23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1332
当我们的劳动者完成了规定的工作就应该得到满额的报酬,但是在遇到未足额发放工资应当认定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时应如何解决呢?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这方面的法律知识,请看下面手心律师小编特别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资料。

劳动报酬的定义和形式

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用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的对价,体现了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一般来说,劳动报酬包括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工资(包括加班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拖欠劳动报酬争议的认定

1. 单位恶意拖欠劳动报酬

当用人单位故意拖欠劳动报酬时,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

2. 单位非恶意拖欠劳动报酬

当用人单位非故意拖欠劳动报酬时,也属于拖欠劳动报酬争议。

3. 单位恶意拖欠劳动报酬后拒不支付

如果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劳动报酬后,劳动者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处理投诉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但单位拒不支付,这也构成拖欠劳动报酬争议。

拖欠劳动报酬争议的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0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根据法律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此外,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要支付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的责任

1. 单位恶意拖欠劳动报酬

如果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并要求用人单位足额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同时,劳动者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恶意拖欠劳动报酬金额的25%作为经济补偿金。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劳动者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

2. 单位非恶意拖欠劳动报酬

如果用人单位非恶意拖欠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足额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以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金。然而,法院不支持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条规定的25%经济补偿金。

3. 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

如果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工资后,劳动者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处理投诉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但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可以再次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要求责令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金额为拖欠劳动报酬金额的50%至100%。

劳动合同的要点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包含以下要点:

  1.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 劳动合同期限;
  4.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 劳动报酬;
  7. 社会保险;
  8.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仲裁时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方法包括与公司协商、寻求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向有关机关投诉和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时,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考虑提起诉讼。

  • 社会保险劳动仲裁时效:一年

    社会保险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追究期限为违法行为发生或持续后的特定时间段,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拖欠农民工工资单位的法律责任及解决途径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法律责任及解决途径。农民工可以向上级施工单位主张权利,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或追究用人单位恶意欠薪罪的法律后果。投诉时劳动者应携带相关证据,并可以主张赔偿金。若构成恶意欠薪罪,用人单位将承担刑事责任,但如能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工资并

  •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21种情形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主要分为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九种情形和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十二种情形,涵盖了多种可能的情况,包括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等原因解除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等情形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

  • 仲裁委员会对停工留薪期的评定
  • 长时间拖欠工资是否可追偿利息
  • 一、口头解雇的法律维权途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