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用工是指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以小时计酬为主,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非全日制用工的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非全日制用工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口头协议订立劳动合同,并且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然而,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非全日制用工关系。在终止用工时,用人单位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照个体工商户的参保办法执行。对于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建立个人账户的人员,前后缴费年限将合并计算。如果跨统筹地区转移,应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的转移和接续手续。当符合退休条件时,按照国家规定发放基本养老金。
非全日制用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时的加班费问题。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者标准工资的300%支付工资。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费不计入最低工资,用人单位将加班费计入工资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是违法行为。
兼职的法律地位及其是否适用劳动法的问题。兼职属于非全日制用工,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受到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只有当工作符合一定的劳动关系判断标准,如从属性、人身性和有偿性,才受到劳动法的保护。此外,特定人群如未毕业大学生、实习生和
非全日制用工在法定节假日的权益保障问题。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一样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非全日制劳动者享有包括休息休假权在内的劳动者权益。非全日制用工特征包括工资计算周期、带薪年休假、加班工资支付和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支付等方面的不同规定。各地地方
我国劳动法中关于临时工转正问题的相关规定。我国劳动法并未明确规定临时工这一职业身份,所有劳动者都应签订劳动合同。连续工作满的临时工的劳动合同续订时,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的推行改变了传统用工制度,使得固定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