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雇主应当按照以下标准支付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如果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如果安排员工在休息日工作且不能安排补休,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如果安排员工在法定假日工作,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对于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时,雇主应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300%的加班工资。如果员工在一定周期内的综合工作时间未超过标准工时时间,并且在周休息日工作,雇主则不需要支付加班工资。
加班是指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外继续工作。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需要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
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通常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谁提出请求谁就需要证明该请求的合理性,否则将无法得到法律的支持。然而,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举证责任并不完全遵循民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而是规定了一部分举证责任应由雇主承担。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雇主掌握和管理的,雇主应当提供;雇主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此外,《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还规定了雇主应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工资支付记录表,并至少保存两年备查。工资支付记录表应包括雇主名称、员工姓名、支付时间、支付项目和金额、加班工资金额、应发金额、扣除项目和金额、实发金额等内容。
因此,在与雇主因加班产生劳动争议的案件中,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要求,要求雇主提供工资表以证明员工的工资是否包括加班费。如果确实有加班费,雇主应提供加班费的计算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也可能根据案情或地方规定要求雇主提供相应的考勤表。因为工资的发放通常依据考勤情况进行,如果考勤记录显示员工有加班情况,而雇主没有相反的证据证明该加班无效,那么应当支持员工的主张。
离婚案件中的证据种类。物证、书证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等都被用作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以其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书证书证则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记载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视听资料利用图像和声音证明案件真实情况,而证人证言则是证人对案件事
非全日制用工在法定节假日的权益保障问题。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一样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非全日制劳动者享有包括休息休假权在内的劳动者权益。非全日制用工特征包括工资计算周期、带薪年休假、加班工资支付和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支付等方面的不同规定。各地地方
劳动合同中工资待遇的约定及降低的相关法律问题。用人单位不能单方面降低工资待遇,需遵守《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如违反,将面临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等责任。劳动合同期满后,如降低工资标准且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计算根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种类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评估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