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协调机制是一种非司法管辖权的机制,其目的在于规范争议双方进行协商的程序。然而,监理的调处意见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如果双方不能根据监理的调处意见达成一致协议,该意见对当事人来说并没有法律约束力。
仲裁协议是一种具备司法管辖权的协议。仲裁协议使得指定的仲裁机构具备了司法管辖权,并且该机构做出的裁决具有法院终审的效果。这意味着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并且可以得到法院的强制执行。
然而,仲裁协议必须是有效的,否则无法排除法院的司法管辖权。在该合同中,未选定具体的仲裁委员会,而仲裁机构有多个可选,例如上海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等。此外,合同中关于排除法院司法管辖的表达不明确。因此,该仲裁条款是无效的。
在仲裁请求的意思表达不明确和仲裁机构的名称不确定的情况下,贵公司可以与工程建设公司达成补充协议,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和仲裁条款。通过补充协议,双方可以消除对仲裁条款的不确定性,确保仲裁条款的有效性。
如果无法达成补充协议,工程建设公司可能会直接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在这种情况下,贵公司如果以仲裁条款的存在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很可能会被法院驳回。因此,在面临法院诉讼时,贵公司应该考虑其他合适的法律策略。
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的管辖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没有管辖权。文章进一步介绍了仲裁与诉讼的区别,包括受理案件的机构性质、管辖依据、审理组织组成原则、审理程序公开性和上诉制度等方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问题,以及仲裁裁决的类型、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撤销终局裁决的方式、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劳动者工作年限的合并计算。对于管辖权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仲裁裁决的类型和中级人民法院
有效仲裁协议在民事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及法律效力。在我国,有效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管辖权,并受到法律尊重和保护。仲裁协议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都有法律效力,对法院而言,有效仲裁协议排除其管辖权,但法院仍需执行基于该协议作出的裁决。在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时,仲裁协议
黄某与上海某公司**分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管辖权问题。黄某在工作中受伤后,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索赔。双方约定管辖被提出异议,一种观点认为约定有效,另一种主张因排除劳动者选择管辖的权利而无效。作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争议案件不适用约定管辖,而应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