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脑出血为工伤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间限制和申请材料,包括员工和用人单位的有效合同、申请书、个人身份证明、事故情况材料和旁证材料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包括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和停工留薪期鉴定、申请赔偿数额仲裁以
2025-09-11
工伤仲裁这一解决工伤争议的法律手段。文章介绍了仲裁的概念及在工伤争议中的应用,同时给出了具体的工伤赔偿仲裁申请书格式。申请人因工作受伤,经过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后,可通过仲裁方式要求被申请人支付相应的工伤待遇。
2025-06-16
工伤鉴定申请书的申请部门及相关流程。职工工伤鉴定申请应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若用人单位不认同工伤情况,行政部门可根据提供证据作出认定。对于工伤伤残鉴定,如申请人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特别是当职工存在旧伤时,可申请仲裁机构重新鉴定。文章还包含了一个具体的
2025-06-14
工伤待遇仲裁申请书的撰写方法,详述了申请人因工伤产生的各项待遇要求。申请人提供了详细的个人信息、工伤鉴定结果、住院及治疗情况等信息,要求被申请人支付工伤待遇共计若干元,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住院伙食补助、停工留薪等。申请人于某日在工
2025-03-30
劳动争议发生后,尤其是工伤待遇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应当首先进行协商,以达成解决方案。劳动争议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起7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内
2025-01-0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和第二十八条,如果发生工伤赔偿中的工伤医疗费等事项的争议,可以申请仲裁。申请人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书
2024-10-05
工伤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交申请书、身份证明材料、企业信息材料和证据材料。申请书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申请仲裁请求、事实及理由。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规
2024-08-01
本文介绍了向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后,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判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材料包括劳动仲裁申请书、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劳
2024-07-05
本文介绍了工伤鉴定赔偿仲裁材料的具体要求,包括劳动仲裁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被申请人工商注册信息资料以及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等。同时,
2024-06-30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员工经济补偿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要提交申请书。(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
2024-04-23
绩效工资是工资的一部分,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奖金等。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绩效工资上发生争议,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申请人需要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提供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2024-04-02
被答辩人在申请书中称于2008年5月20日进入答辩人处工作,担任驾驶员一职,月工资3300元,但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以上是答辩人针对被答辩人的诉状及本案相关事实所提出的答辩意见,供仲裁庭参考。
2024-01-30
申请人应当按照规定如实准确填写《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一式三份,其中两份由申请人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提交仲裁委,一份由申请人留存。
2021-12-30
超龄人员继续工作造成人身伤害的,不属于工伤,申请劳动仲裁不予受理。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书后,应在七日内审查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
2021-10-23
劳动者离职后出现工伤争议的,可以在发生争议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申请时提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劳动
2021-10-19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