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其它消费者权利 > 在电影院工作强迫上交手机合法吗

在电影院工作强迫上交手机合法吗

时间:2023-11-22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630
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肯定想要我们自己得到应有的尊重,并且法律规定公司是不能够随意扣我们的工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扣押手机,不遵守就罚款的情况,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影院工作人员上交手机是否合法?

根据法律规定,强迫电影院工作人员上交手机是不合法的。公司可以要求员工上班期间不使用手机,但不可以要求员工上交手机。手机是私人财产,未经法定程序不允许扣押。如果公司对员工进行罚款,员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申请维权。

什么是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进行公正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必须经过的程序,必须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进行。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申请劳动仲裁的一方需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定申请仲裁时效的申请将不被受理。

劳动仲裁所需材料

根据不同申请人的身份,劳动仲裁所需材料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申请人为员工

申请人为员工时,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 劳动仲裁申请书(详细陈述申请事项事实理由,一式两份或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供)
  2. 申请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3. 如有委托代理人,需当面签定并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并提供受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如果委托人的代理人是律师事务所派出的执业律师,还需提供执业律师的证件复印件。如果委托人的代理人是公民,需提供与委托人签订的不收费代理协议书,以及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资料。
  4. 被申请人工商注册信息资料
  5.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暂住证、工作证、厂牌、工卡、工资表(单)、入职登记表、押金收据,以及被处罚凭证和被开除、除名、辞退、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或证书等。申请人提交证明材料时,应附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审核后退还原件。
  6. 《提交证据材料清单》一式两份

第二类:申请人属于集体争议

申请人属于集体争议时,除了提交第一类所需材料外,还需提交以下材料:

  1. 推荐3或5名员工代表,并提交员工代表名单以及全体员工签名表
  2. 对于欠薪的集体争议案件,还需提交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的人员名单和拖欠余额表

第三类:申请人为用人单位

申请人为用人单位时,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 被申请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2.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与第一类要求相同)
  3. 《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5. 如有委托代理人,需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和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6. 《提交证明材料清单》(一式两份)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产品召回的法律规定

    汽车产品召回的相关法律规定。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汽车产品相关活动的各方,制造商需履行召回义务并承担费用。当汽车产品存在缺陷时,需按照主动或指令召回程序要求组织召回。召回制度旨在保护消费者安全,促进企业发展,并维护我国消费者国际经济利益。

  • 案情简介

    梁先生在小米公司官网购买手机后,因遇到手机自动重启、程序丢失等问题认为公司虚假宣传而将其告上法庭的案情。法官认为小米公司的广告虽然夸大效果但并不构成民事欺诈,实际交付的手机与广告宣传的配置一致,只是广告描述过于夸张。不当的广告宣传并不等同于欺诈行为,

  • 网络团购消费者如何维权

    网络团购消费者如何维权的问题。当消费者遭遇网购欺诈时,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7日内无理由退货,并向消费者协会或工商所投诉。商家如果存在欺诈行为,需要进行3倍赔偿。文章还举了两个网购欺诈的案例,并详细说明了网络价格欺诈的三种形式:虚

  • 商场对员工罚款合法吗

    商场对员工进行罚款是违法的。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只有行政机关才有行政处罚权,可以实施罚款等措施。行政机关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但

  • 企业不交社保违法吗,会受到什么处罚
  • 员工偷200元被公司罚2万后开除合法吗
  • 朋友圈屏蔽同事罚款100元,公司制度是否合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