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好坏事关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因此被审计者对审计的评价非常关注,并会提出一些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不能一味地满足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要求,也不能以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关系好坏来评价,以免产生不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增加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审计的事实为依据,不受外界任何影响,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作出公正的评价。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切忌使用大话、套话和空话连篇的评语。例如,"出色地完成了经济指标"、"建立了内控制度"、"加强了管理"、"有开拓精神"等等这种没有任何说服力的评价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审计人员应坚持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依据可靠数据和客观事实,采用写实、量化的方法给予评价,力求做到具体可信,使评价有实际依据。
审计评价不能违背客观事实,也不能笼统地进行评价。审计评价必须限定在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不能增大时间跨度和本任领导工作的范围,也不能把所有成绩归功于一届领导的政绩,或把单位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归责于一任领导而作出不切实际的评价。审计人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划清前任与后任的责任、前任与后任的政绩,客观真实地评价领导任期的经济责任。
在审计评价中,审计人员往往指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突出问题,但没有明确这些问题应由谁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因此,在评价中必须明确分清责任。审计人员既要划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又要弄清是主观责任还是客观责任,还要分清是客观失误还是主观故意,真正客观地明确领导应负的责任。
在审计评价中,审计人员应充分听取被审计对象的陈述和申辩,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出客观的评价。切忌主观臆断而作出不切实际的审计评价。例如,"某某同志一贯清政廉明"或"某某同志没有经济问题"等武断的结论。审计人员应坚持慎重、稳妥的原则,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准确的判断,做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对于一时搞不清楚的问题,应当发表保留意见,以保证审计评价的正确性和稳妥性。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往往会遇到被审计领导干部希望审计机关给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的情况。然而,审计人员不能超越权限和范围来评价经济责任以外的事项。例如,政治坚定、作风民主、工作扎实、政绩突出等。虽然这样做可能会让被审计领导满意,但这是不合规、不合适的。审计评价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只能就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而且只对相关的责任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要保持谨慎的态度,注意用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切忌言过其实,不可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也不得为照顾被审计领导的情绪和要求,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例如,把"小金库"写成资金账外循环,把偷税说成漏税,把有意做假账说成账务处理不规范等。对于查出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应作出准确的定性和正确的处理。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
五种审计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外部借鉴法、统计核算法、法规衡量法和目标管理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审计范围包括法律符合性、行政管理、员工记录、员工关系以及人事信息系统等方面。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合规性和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问题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独立、法规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低和技术落后。完善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