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困境及解除
时间:2024-02-24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及监管困境
引言
本文认为国家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直接介入制度创新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寻求对自己更有力的外部规则,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同时,国家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收益成本结构也在变化,从而使国家能够调整制度安排并实现角色转变,其中一种途径是国家退出。
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国家为实现效用最大化而选择的。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外生性,即存在制度缺陷。这种制度缺陷是指证券市场作为国家制度安排,在其功能、结构、交易规则以及市场运行的信用基础等方面与市场内在规则存在本质冲突,从而导致制度层面的缺陷。同时,中国证券市场是渐进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存在的问题是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反映。此外,证券市场的“泡沫”机制所产生的风险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极为复杂,监管的难度很大。
中国证券市场的主要功能及矛盾
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分析,本文认为其主要功能是为国有经济融资服务。然而,与此功能相对立的是证券市场风险控制,二者之间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存在导致了证券市场的监管困境,监管当局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解决监管困境的途径
本文指出,解决中国证券市场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依靠“加强监管,提高监管水平”。相反,本文认为在转轨经济中,监管当局可以在证券市场的制度重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重新调整证券市场的制度安排,可以缓解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从而解决监管困境。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至今已有十余年,发展迅速。中国经济的证券化率已经超过50%,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然而,证券市场也存在着过度投机、市场缺乏透明度、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股价波动较大带来的高风险,每一次较大波动几乎都伴随着监管当局的政策措施出台。综上所述,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困境根源于其制度缺陷。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重新调整证券市场的制度安排,使之更加符合市场内在规则,并使监管当局在证券市场的制度重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证券监管中的博弈模型分析
证券监管中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之间的博弈关系。模型假设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策略空间和效用函数,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监管者的策略包括疏于监管、正常监管和加强监管,而被监管者可以选择违规或不违规。文章详细分析了不同
-
浅析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
证券监管是指证券市场管理机构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对证券的发行、交易以及证券经营机构等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的规范性的监督管理活动。多年来,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市场与市场主体的成熟与否与证券监管的成熟与否是相辅相成的。伴随着金融对外开放,我国证
-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念的分析
关于证监会的作用,法律的规定是比较原则的,如《证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证券市场实行监督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而现实中时时刻刻发生的事件又表明了它的确以十分具体的行动来行使着自己的职能发挥着巨大的作
-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历程、目标与建议
虽然有学者曾经提出证券市场的失灵,不能归因于政府的监管不到位,但是不能否认,欺诈上市、操纵股市、虚报利润等违规现象通过有效的监管是能够避免的。尤其是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而言,其发展不成熟,监管上存在缺陷比较多,例如监管方式、监管的适度性、监管机构定位、与
-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分析
-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困境及解除
-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