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如果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那么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没有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在一般保证的情况下,要起诉保证人,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主债权人必须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对主债务人主张权利,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第二,必须在主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判决或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二年内起诉保证人。如果超过起诉保证人的诉讼时效,债权人就无权起诉一般保证的保证人。
担保法明确规定,一般保证中,如果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同时中断或中止。也就是说,当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时,起诉保证人的诉讼时效同时中断或中止。这样可以保障主债权人先起诉主债务人,等判决下来之后,才能起诉保证人,从而保障了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行使。
根据担保法解释的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但是,在判决书中必须明确,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这样,法院为了简化诉讼程序,也可以受理债权人将债务人和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一并起诉的诉讼。但为了保障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法院在判决书中应明确写明,在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债权仍不能得到全部履行时,才由保证人承担责任,即才可以执行保证人的财产。
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行使先诉抗辩权后,债权人有义务先对主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如果债权人放弃或怠于行使权利致使主债务人的财产不能被执行,保证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在提供可供执行财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这样从实体上保障了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
保证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及条件。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才有追偿权,且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时主观上不能有过错,否则不能向主债务人追偿。如果保证人在可以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而没有主张时清偿了债务,则不能再向债务人追偿。具体问题应咨询专业
行使不安抗辩权是否需要证据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和举证义务,即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无法履行或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形。通知义务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危机并提供还债担保,而举证义务则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行使不安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效力。构成条件包括双方存在同一双务合同、债务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等。效力方面,后履行一方有权在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当时拒绝其履行要求,且行使不安抗辩权时仍可行使顺序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文章详细阐述了诉讼时效的认定方法,包括时效期间的起算、分期履行债务的情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请求权和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