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成本模式下的转换
核算要点:对应结转,不产生损益。
对应结转:指无论是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还是自用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应将相应的科目对应结转。科目对应关系如下: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应“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对应“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应“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不产生损益:指对应科目金额对应结转,不会产生差额。
2.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
这种转换方式下,通常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一致,会产生差额。借记账户以公允价值入账,贷记账户以账面价值结转,之间的差额处理思路总结如下: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非投资性房地产]
无论公允价值高或低,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都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转换日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记)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借记,金额倒挤)
2)自用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非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倒挤)
贷: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待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将因转换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当期“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小结:非投资性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模式下,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反之,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转为非投资性房地产时,不论公允价值是否高于账面价值,差额均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可见,土地使用证在中国是确认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
出让是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协议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是经国家批准申请无偿得到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是通过出售、交换和赠与等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一般是单独做为无形资产,除非改变使用用途用于出租,或增值目的时,应当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但该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其中“相当长时间”,是指为资产的购建
流动资产不包含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的一种,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持有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管理公司满足银监会规定的以下条件即可开展不良资产处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