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本模式下的转换
核算要点:对应结转,不产生损益。
对应结转:指无论是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还是自用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应将相应的科目对应结转。科目对应关系如下: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应“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对应“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应“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不产生损益:指对应科目金额对应结转,不会产生差额。
2.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
这种转换方式下,通常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一致,会产生差额。借记账户以公允价值入账,贷记账户以账面价值结转,之间的差额处理思路总结如下: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非投资性房地产]
无论公允价值高或低,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都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转换日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记)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借记,金额倒挤)
2)自用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非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倒挤)
贷: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待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将因转换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当期“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小结:非投资性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模式下,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反之,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转为非投资性房地产时,不论公允价值是否高于账面价值,差额均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房地产开发管理的定义与过程,包括房地产导论、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内容。文章还介绍了投资项目资本金的定义与出资方式,房地产项目资本金的要求以及未按期开发的处罚原则。通过规范房地产开发管理,旨在防止企业不规范行为,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
江西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管理条例,包括其目的、适用范围、管理机构和规划原则等。房地产开发活动必须遵守条例,执行城市规划,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同时,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责和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进行了规定,特别强调了在旧城区进行房地产开发的
房地产公司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政策法律风险、建设周期法律风险、不合理节约开发成本法律风险、违规建设及销售的法律风险以及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其中政策法律风险涉及土地供给、开发建设、交易与产权、价格、金融和住房分配消费政策等方面;建设周期法律风险包括
可见,土地使用证在中国是确认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