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劳动关系的认定首先要考虑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被指挥、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是认定劳动关系的首要标准,因为这种关系体现了劳动关系中的人身隶属属性,也是劳动关系的根本标志。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多样,既可以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直接具体管理,也可以是劳动规章制度下的间接抽象管理。此外,劳动关系的认定不应只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而应全面考虑用人单位的角度。
其次,劳动关系的认定还要考虑用人单位是否提供基本的劳动条件。劳动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场所、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用人单位之所以成为用人单位,就在于其掌握了相应的劳动条件,并以此作为使用劳动者劳动力的基础,对劳动者进行管理、指挥和监督。然而,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条件仅限于基本劳动条件。
最后,劳动关系的建立可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确定,也可以通过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方式来确认。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可参考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用人单位发放的身份证件、劳动者填写的招聘记录、考勤记录和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凭证,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在计件工资的劳动关系中,如果工资是通过用人单位的账户、老板个人账户或公司财务人员账户转账的方式支付的,可以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在劳动案件中,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至关重要。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带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的证言(包括离职和在职员工)、录音录像或其他有劳动者姓名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书面材料等。当然,即使没有证据,仍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会存在败诉的风险。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和工资问题。劳动者应按法律规定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雇主不可因此克扣工资。单位压缩工资若是为了限制劳动者离职或作为押金则不合法。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并依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
公司口头解除合同后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维权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劳动者合法工资,如未支付则违法。劳动者可通过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仲裁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权。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资支付暂行条例》
保存好,特别是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收集并保留工资支付凭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考勤记录、厂牌、工卡等;如前述资料都没有,应及时向劳动部门投诉,以便固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劳动者主要是指与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与用人单位建立的是劳动关系,提供了劳动服务的,用人单位要支付工资,所以试用7天没有工资是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的当事人双方存在着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