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从证据角度看,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行为人自己的口供;二是通过行为人客观上的表现来推定。从司法实践来看,许多犯罪嫌疑人在归案后都会极力用“经
2024-06-20
合同诈骗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合同诈骗犯罪的立案条件包括: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单位以单位名义实
2024-06-17
本文是一份刑事上诉状,上诉人吴某不服一审判决,请求法院撤销判决并宣告其无罪。上诉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没有证据证实上诉人涉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二是
2024-06-15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有五种客观表现形式。首先是以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其次是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第三是
2024-06-13
江西XX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朱某亲属的委托并征得其本人的同意,指派我担任王某、朱某涉嫌合同诈骗案被告人朱某的辩护人。审判长、审判员:被告人朱某因为一时的贪念实施了犯罪行为,但辩护人请求合议庭充分考虑以上辩护意见及被告人朱某彻底坦白的态度和悔罪的表现,请
2024-06-13
合同诈骗是指以骗取金钱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借款等手段来欺骗他人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需要合同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在借款合同中,借款人在向出借人借款时,除了虚构
2024-06-09
民法上的欺诈与刑法上的诈骗罪常常发生规范竞合,也就是说凡是构成诈骗罪的行为都同时构成了民事上的欺诈,但构成民事欺诈却不一定构成犯罪。但两者也有区别,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在故意的内容、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合同诈骗罪不仅适用于合同订立阶
2024-06-09
合同诈骗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如果合同诈骗数额较大,行为人将面临三
2024-06-05
朱剑飞在商标转让过程中采用伪造商标持有单位公章等手段,骗得人民币909000元;在商标许可使用合同过程中骗得人民币510000元。本案争议在于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合同诈骗
2024-06-04
2004年1月,林-鸣开办了一家经营家用电器的私营公司。林-鸣于是隐瞒公司亏损、欠债、停业真相,以急需资金周转为由并承诺给予千分之五的月利率,分别向三位好友借得人民币各十万元,均言明期限为一个月。一直到2005年8月,被公安机关查获,林-鸣既没有同三位好友联系,
2024-06-01
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公司在经济活动中,都必然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借这次机会,我来讲一下公司的法律问题,希望对在座的各位一个有益的启发和帮助。2002年,南昌市检察院审查起诉了一件合同诈骗案:被告人杜某为了骗得巨额钱款,采用私刻公章、伪
2024-06-01
我国法律对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本原则是属地原则。《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犯罪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合适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合同诈骗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又进
2024-05-31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从本质上讲,合同诈骗罪属诈骗犯罪的范畴,在客观构成上完全适用诈
2024-05-28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
2024-05-27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不满5000元的,单处罚金刑;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为拘役刑;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个人合同诈骗数额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三年。(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三
2024-05-25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构成欺诈行为的四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如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且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最后,被欺诈人必须因错误认识而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处罚规定。自然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处不同刑罚,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则需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个人合同诈骗和单位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也有所涉及,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和情形下的刑期和罚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