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合同期满后,梁-涛于1995年10月25日同该院劳动服务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原告梁-涛不服仲裁,于2001年3月29日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存在于梁-涛和劳动服务公司之间的所谓劳动合同自始无效,洛阳工学院对梁-涛已构成侵权。因此,劳动服务公司的这一行为存在明显的欺诈
2020-05-25
一些求职者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在简历上大做文章,岂不知这样将会导致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从而使自己的权利无法保障。近日,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北京某制药公司一副总简历造假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案件。随后因合同履行问题起诉到人民法院,法院判决最终认定劳
2020-05-25
某食品加工企业向社会招聘一名销售主管,王小姐前往应聘,双方协商洽谈中,王小姐向企业提交了以往在多个企业从事过销售主管的书面说明。企业求贤若渴,急需一名销售主管打开销售局面,对王小姐工作经历相当满意,于是双方当即协商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后,企业
2020-05-25
而在上海,同样发生了一起类似的案件。果然,该公司选聘小叶为销售部经理,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并约定月薪为2000元。最后,法院认定,合同基于欺诈而订立,是无效合同,对于给付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但公司应支付小叶2000元工资。根据《劳动法》第18
2020-05-25
劳动合同签定后,W企业即要求林先生上班。四个月后,W企业发现销售业绩仍无起色,遂对林先生的工作经历产生怀疑。经查,林先生之前工作经历系虚构事实。林先生不同意,双方的争议于是产生。
2020-05-25
广东昂扬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上诉人史*峰及其亲属的委托,指派我担任其二审辩护人,现提出如下辩护意见,请合议庭参考并采纳。
2020-05-25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工告知制度,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告知义务导致劳动者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而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构成欺诈。同时,对劳动者要求了解的一些其他情况应当是涉及其自身利益的事项,例如职务职级晋升、职工福利、休假休息、社会保障、工资发放办法、工资增
2020-05-25
合同约定郁*伟任**公司总报价师,并约定了郁*伟的月工资、奖金、保密补贴等。同年10月28日,郁*伟办理了离职人员移交手续。同年12月5日,**公司以郁*伟采用欺诈方式与**公司订立劳动合同,合同约定的工资条款无效为由提出反请求,要求郁*伟退还工资差额并赔偿损失。
2020-05-25
我国法律规定,严禁企业与劳动者签订的合同中出现“发生伤亡事故由劳动者自行负责”的条款。可是,有些企业劳动保护条件差,安全卫生不执行国家标准,加之追求利润而不在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上投入经费,生产中往往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便在劳动合同中写入违法条款。如果不
2020-05-25
房地产抵押登记分成三种情况,一是双方签订抵押合同后的权利设定登记;二是权利内容变更时的变更登记;三是权利消除时的注销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41条的规定,房地产抵押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抵押当事人应自房地产抵押合同签订之日
2020-05-25
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有两种:。《合同法》把合同欺诈行为以是否损害国家利益、是否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为标准分为了两类,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合同法》第56条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撒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2020-05-25
用工欺诈是说用人单位在实际操作中有包括岗位发生变化、工资变低、公司情况失真、劳动者被迫辞职等行为就构成了用工欺诈。劳动合同因欺诈无效是借鉴合同法中的规定,但与合同法不同的是劳动合同法中并未区别合同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且对无效合同的处理是通过解除的方式
2020-05-25
合同在订立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方一胁迫、欺诈手段迫使对方签订合同,这样的合同显然是违背了一方的意愿。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应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应作为无效合同,另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并没有损害
2020-05-25
合同欺诈行为是违法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合同欺诈行为的二重性使合同欺诈行为成就的合同在法律上是一个矛盾体,从而使其成为利用合同从事违法活动的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属于民法和合同法调整范围,其承担的是一种民事责任。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
2020-05-25
中间人拿好处费是不是违法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如果是正常居间服务的,收取服务费是合法的行为。居间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四百二十六条 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
2020-05-25
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原审被告进念室内设计装饰有限公司与原审原告郁*伟之间的合同纠纷。郁*伟在应聘时伪造了学历和工作经历,后被公司解雇并引发劳动争议。经过仲裁和一审、二审法院审理,最终判决公司需退还押金、支付工资、奖金、替代期工资、经济补偿金及利息,
劳动者需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的情形。包括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造成重大损害、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影响工作任务、欺诈胁迫手段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以及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形。劳动者在上述情况下需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劳动合同无效案件。赤某因编造在日本某制药公司的职务经历,成功获得高薪职位后却因欺诈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法官提醒求职者,应聘时需凭借真实能力,避免使用虚假简历导致欺骗,最终产生不良后果。
使用假文凭找工作的劳动合同解除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使用假文凭属于欺诈行为,因此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一旦发现员工使用假文凭,可以解除与其的劳动关系,无需支付赔偿。员工对此如有异议,可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