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法律知识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法律知识

  • 每次骗我先垫付后结账,不还钱算诈骗吗

    先行垫付费用后被拒绝支付的情况是否属于诈骗行为。一般来说,这属于民事纠纷,可以通过起诉解决。欺诈行为包括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以引诱对方做出错误决策。构成欺诈需要满足四个要件:欺诈故意、实施欺诈行为、被欺诈人因欺诈陷入错误认识,以及被欺诈人

    2025-05-24

  • 合同欺诈的法律特征

    合同民事欺诈的法律特征,包括欺诈人的主观行为和客观行为,以及欺诈人的不法利益、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等方面。合同民事欺诈涉及故意欺骗对方,使对方陷入圈套并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无效,需返还财产或进行折价补偿,如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

    2025-05-20

  • 合同伪造签字的识别方法

    合同伪造签字的识别方法,包括手写和打印部分的识别。手写部分可通过鉴定书写时间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被篡改,打印部分可通过法院鉴定识别篡改行为。同时,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中出现伪造签字情况将构成合同诈骗,受害方有权要求返还手续费,并可通过笔迹鉴定确定签

    2025-05-12

  • 汽车销售合同中的常见陷阱

    汽车销售合同中常见的陷阱。这些陷阱包括合同条文缺失、双方违约责任不对等、质量问题只修不赔、汽车所有权转移条件设置不合理、滥用“不可抗力”条款、特别约定加大消费者风险、定金等概念混用、验收后不得拒收车辆、合同最终解释权归经营企业以及合同内容表述有歧义等

    2025-04-29

  • 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下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特点、分类及防范对策。指出合同欺诈现象日益严重,扰乱经济秩序,并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切入点,分析了合同欺诈的智能性、隐蔽性等特点,以及实体性欺诈和形式性欺诈、主观欺诈和客观欺诈的分类。同时,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加强监

    2025-04-28

  •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收归国库合同的处理方式,以及合同刑事欺诈的含义、特征和新特点。合同无效时,过错方需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按比例承担损失。收归国库合同确认无效后,财产将收归国库所有,故意损害国家利益的需追缴财产。合同刑事欺诈是智能性、团体性

    2025-04-02

  • 通过合同进行欺诈七种形式

    通过合同进行欺诈的七种形式。其中包括“人去楼空”骗术、蒙搞文字游戏、换围绕“换”耍“金蝉脱壳”、假戏真做玩“空头支票”、虚假中介骗人、设置市场陷阱以及炒社会上虚假事实进行欺诈等手段。文章提醒广大企业需要加强法律意识和用法能力,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强执法力

    2025-03-30

  • 骗子的伎俩及识别方法

    识别婚托骗子的方法。骗子常隐藏真实身份信息,回避查看证件要求;征婚者因渴望结婚易满足对方要求,导致被骗。选择合法登记的婚介机构是从源头遏制受骗的有效途径。应提高法律意识,避免盲目交款并及时报案,对条件过于优越的征婚者要保持警惕。

    2025-03-05

  • 商场出租消防通道是否合法

    商场出租消防通道是否合法的问题,并介绍了相关法律条文和合同欺诈的相关内容。合同中欺诈行为将影响合同效力,涉及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内容。同时介绍了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

    2025-02-28

  • 订约欺诈的定义

    订约欺诈的定义和要素。订约欺诈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故意隐瞒重要情况或提供虚假情况的行为。欺诈者主观上具有恶意,客观实施了欺诈行为,导致被欺诈方陷入错误并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法规也对此进行了认定。

    2025-02-23

  • 被居间人欺骗了该怎么办

    居间人负有如实向委托人报告关于订立合同有关事项的义务。有关事项包括相对人的资信情况、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产品数量、产品规格等情况。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居间人要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如实向委托人报告,不能为了达到获得佣金的一己之私,而向委托人隐瞒真实情况,或者

    2025-02-12

  •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合同欺诈行为

    欺诈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伪造合同主体、伪造合同内容等手法,凭空捏造或者虚构合同,骗取他人的财物。可以是伪造合同,直接套取他人财物;也可以是先伪造一份合同,并用此合同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欺诈人先与对方签订合同,想方设法让对方先履行,待对方

    2025-02-02

  • 合同霸王条款是否合法

    合同中的霸王条款是否合法,关键是看该条款是否违反了法律的具体规定,如果违反了则无效,如果不违反,双方又是在真实意思表示下签订的,则是合法有效的。所谓“霸王条款”,就是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和店堂告

    2025-01-25

  • 什么是合同诈骗

    ?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认识上,人们对合同欺诈行为易产生混淆,如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犯罪相等同。

    2025-01-22

  • 如何界定 合同诈骗中的主观故意的

    研究“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认定合同诈骗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量刑轻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合理的标准对非法占有目的进行分类,是研究和运用非法占有目的的需要。(二)有利于澄清对“合同诈骗犯罪能否由间接故意构成”的争论。

    2025-01-18

< 1 2 3 4 5 6 7 >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主要围绕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展开。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性质应参照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同时,探讨了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何认定,特别是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的情况

  •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 欺诈的概述

    欺诈行为的定义、分类以及法律后果。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目的是使他人产生错误认知。在法律上,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合同无效情形中的欺诈行为,通常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或欺骗消费者等行为。欺诈行为的构成需要包括欺诈方的故意行为、受欺诈方的错误意

  • 案情
  •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