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则》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当事人将行车记录仪的视频录像到网上的,如果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还原事实的,是不构成侵权的。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
2024-02-20
网络侵犯他人隐私需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并可能面临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
2024-02-19
要求网络服务商在接到被侵权人的通知后或者知道网络侵权时,应当采取措施阻止侵权的继续,或者断开链接以阻止其他用户访问该涉嫌的侵权信息,保护被侵权人不再继续受到侵害。恢复名誉通常与消除影响结合适用,因为被侵权人的名誉得到恢复,意味着消除了由于侵权给被侵权
2024-01-29
有证据证明盗号就没有责任。标准是侵权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特殊网络侵权行为,指当事人无过错实施的侵权行为。
2024-01-22
根据《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如果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上述行为,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如果提供证
2024-01-19
网络恶意诽谤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根据《民法典》和刑法的规定,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网络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严重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行为。最高法院和最高检
2024-01-12
将个人隐私发布到网上,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等情形的,就会构成犯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
2024-01-07
针对网络暴力,我国在2014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划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明确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如何对网络水军进行规制。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
2024-01-06
人格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严重情节者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
2024-01-05
从网民参与调查云南“躲猫猫”事件,到抽“天价烟”的周*耕被判刑……网络舆论监督在揭露渎职腐败行为、谴责道德缺失现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舆论监督也应依法进行,网络调查不能取代政府和司法部门对事件的调查处理。”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日前表示。据
2024-01-03
网站对个人信息的侵权。通常表现在监视、记录、制作、出售顾客的隐私资料,甚至与第三方共享,构成对隐私的侵犯。如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在“隐私门”事件越陷越深,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对谷歌街景技术获取私人数据事件展开调查或提出抗议。
2023-12-30
原告仅起诉网络用户,网络用户请求追加涉嫌侵权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2023-12-2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遭遇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高达2亿多人,占网民总数将近一半,另有1.21亿网民遭遇过账号或密码被盗,其中很多网络攻击行为都来自“钓鱼”网站。“钓鱼”网站的假冒对象遍及网上银行、电子购
2023-12-25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
2023-12-24
网络侵权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责任主体是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用户,侵犯客体是以名誉、隐私、肖像人格权为主,也包括财产权。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
2023-12-21
网络编辑转载报纸内容的法律焦点和违法后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网站转载报纸内容引发争议。法律对报纸内容的保护有限,部分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对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网站转载需征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网络编辑转载未经许可且不支付报酬可能会承担停止转载
电视台小窗口播放其他电视台或网络节目是否算侵权的问题,指出一般不算侵权。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特征,包括网络环境的定义、网络侵权的类型以及侵权行为的界定。文章还提到了中国应加快网络立法,制定适应当前司法形势的管辖制度,并介绍了相关司法解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网络曝光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问题。文章指出,依法曝光违法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属于侵权。同时,文章介绍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等,并指出这些主体在侵权纠纷中的责任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