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和解协议达成后,由当事人自觉履行,当事人不履行的,可以重新的协商,然后一方不得强制对方履行。不愿协商或协议达成后反悔的,应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可以协商和解的争议应当是,当事人具有和解权利的争议,即其涉及的权利的义务必须是当事人可以处分的权利义务。协议
2024-03-06
消费者投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被投诉的主体是谁,并在第一步就清楚地说明。然后,根据被投诉主体的住所地,向当地的消费者保护协会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在投
2024-03-06
镇江丹徒区宝堰镇的凌先生近日带着家里人前往新疆游玩,10月24日晚,凌先生一家6人来到位于沙依巴克区一家外地人合伙开办的“金钱豹海鲜自助餐*店”用餐,由于是自助海鲜,凌先生一家人也是各取所需。**志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汪-勇表示,自助餐厅不具备执法权,所以无权向
2024-03-05
消费者可以主张赔偿,不一定要证明自己遭受了损失。一般情况下,购物者可以被认定为消费者,并且可以要求惩罚性赔偿。确认消费者身份对于打击不良商家、维护消费者权益非常重
2024-03-05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称,未成年人在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过程中,通过充值、“打赏”等方式支出的款项如果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则该付款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能发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
2024-03-04
一是注意限购条件。在签订买卖合同前,买方应根据当地现行的房产政策,确定自己是否符合购房条件。若约定了以按揭贷款方式支付房款,买方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应尽量了解自己信用及房屋情况能否获批贷款及贷款的额度。三是注意税费负担。最后,提醒买卖双方,法院在诉讼中
2024-03-03
根据《快递暂行条例》第十九条和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快递遗失的补偿方式有两种:用户可以要求该商标、字号或者快递运单所属企业赔偿,也可以要求实际提供快递服务的企业赔偿。对
2024-03-01
如购物发票、购物合同、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报刊原件、消费者安全受到侵害的照片、录像、证人证言等等,都是客观再现、证明案件事实或过程的证据。
2024-03-01
淘宝卖家存在诈骗行为,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投诉。首先,可以向淘宝客服官方进行投诉,其次可以通过拨打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进行投诉,还可以选择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打
2024-02-29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目前,全国县以上消费者协会已达3138个,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31个。《消法》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已纳入法制轨道。自1997年起,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涉及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和消费陷阱
2024-02-28
《商标法》第四十五条使用注册商标,其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者处以罚款,或者由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在商标使用的管理工作中,从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出发,监督产品质量,制止欺骗
2024-02-28
近日,济南市发生了一起XX快递业务瘫痪事件。上海XX速递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导致业务瘫痪的原因是济南西城公司负责人于某煽动其他加盟商。然而,于某表示这份声明是不实的,并
2024-02-28
陕西的王先生购买了一辆小型面包车,但使用不到一年就频繁出现生锈问题,多次维修也无法解决。经过西安市工商局阎良分局的调解,经销商同意为王先生更换一辆新车。王先生在今年4
2024-02-27
当消费者遇到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是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的,一般都会通过投诉消协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安徽省各个地方的市民来说也是有必要了解自己所在地区消费者投诉协会的电话。为了保护安徽省消费者权利和利益,在网上已经公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
2024-02-27
购物时应当对其商品与广告内容是否相联系符进行认真的核实。纠纷协商不成时,应及时向消协或有关部门投诉。
2024-02-26
一起洗浴中心责任纠纷案件。夏*峰在洗浴中心洗浴时突发状况身亡,其父母认为洗浴中心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起诉。法院认定洗浴中心应承担次要责任,判决其赔偿相关费用和精神损害赔偿金。同时,夏*峰自身也应承担主要责任。
如何投诉法院及投诉的相关问题。对于违纪问题的投诉,应向纪检监察部门反映;对于违法问题的投诉,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同时,文章还解释了投诉的定义和形式,以及消费者投诉不受理的情况。
消费者购买的笔记本实际为上网本时,是否可要求商家赔偿的问题。律师解答指出,商家未构成欺诈行为,因此消费者不可以要求加倍赔偿。该案例中的电脑虽被误称为普通笔记本,但综合考虑配置、价格等因素后,消费者并未因此受到欺诈。如对此不满,建议消费者与商家协商退换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欺诈消费者行为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包括销售掺杂掺假商品、虚假价格表示、虚假宣传等行为。经营者若无法证明自己并非欺骗消费者,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销售失效、变质商品和伪造冒用他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