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不限 行政监察 行政处罚法 国家赔偿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许可法 行政强制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相关 公证法 行政诉讼法
《人民法院诉讼费用管理办法》规定了各级人民法院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收取诉讼费用,不得另行制定收费办法、自行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但对人民法院征收诉讼费用的监督主体未作出规定。提起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其它组织的一项基本权利
2024-06-16
示范性诉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示范性诉讼指某一诉讼在事实上或法律上与其他诉讼具有相似性,法院对该诉讼所作的判决对其他诉讼的当事人具有约束力,此诉讼判决是示范判决。狭义的示范性诉讼指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契约,约定选择某一具有相同的事实问题或法律问题的
2024-06-13
法院对管辖权异议作出裁定前,是会对管辖权异议进行审查的,主要审查过管辖权异议是否有法律的依据。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
2024-06-12
行政诉讼原告举证期限规则有哪些?第二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第二十六条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
2024-06-11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民事上诉案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方便群众诉讼的原则,可以在本法院进行,也可以派出法庭到案件发生地或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就地进行。您好,二审案件的审理期限如何规定?第二审法院受理的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
2024-06-11
个别审查,对证据逐一地进行单个审查和鉴别。综合审查,对不同种类的证据及与案件事实的联系全面审查。辨认,是在不能确定时组织相关人员加以指认和确定。对质,对涉案的重要问题在说法矛盾时组织相关人员质辩。个别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是,定案证据必须客观真实,与本案
2024-06-10
如果两个案由的管辖权异议问题,这种情况和正常的个案由管辖权异议,那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异议处理的总的原则是及时审查、及时裁定、及时移送。基层法院审查管辖权异议可适用简易程序。管辖权异议应当在答辩期内提出。当事人对管辖权异议裁定提起上诉的
2024-06-09
公力救济,又称国家保护,指权利人通过法定程序请求国家对其权利进行保护。公力救济,是以民事责任作为中介的。所谓私力救济,又称自我保护,指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得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采取自我保护措施,自行救济受侵害的权利。所以各国民法均规定,民事主体可在
2024-06-08
商标行政诉讼是指在商标管理过程中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其他组织,对处理不服依据《商标法》及《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商标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以及执行活
2024-06-08
第四十七条 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巨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
2024-06-08
2. 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
2024-06-06
(二)针对传统的行政自由裁量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滞后的现象,许多人提出了对自由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应遵循合理性原则的观点。即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否则将被认定为滥用。一种观点认为,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属违反合法性原则的行为。故笔者认为
2024-06-06
问题一,正是在不承认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应产生公定力的情况下,才适用维持判决这一方式,而这一理由与行政诉讼法本身就自相矛盾。因此,因行政行为不具有公定力而选择确立维持判决的理由已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形下,采用维持判决则是在维持一种即将或已被宣布废止或变更的
2024-06-05
(一)、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理解,行政诉讼证明标准首先是行政诉讼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标准,它与行政诉讼主体、举证责任、诉讼主张和诉讼后果紧密联系。当事人是否切实履行了其举证责任,最终的衡量标准 是法官是否被说服,是否形成了内心确信。(三)
2024-06-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七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三)应当返还的财产损坏的,能够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八)对财产权造成
2024-06-04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与特点,包括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区别。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未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状态,是一种违法行为。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在含义性质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必须准确界定并区别对待。行政不作为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包括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以及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法诉讼的相关规定,包括复议和起诉的程序、条件和法律规定等。这些来源和相关法律知识的阐述对于公民了解和参与行政诉讼
公安机关处理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应立即登记受理并展开查找工作。同时,详细描述了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的定义,并强调了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重要性。对于符合特定情况的人口失踪事件,个人可以报警,公安机关将以刑事案件立案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