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度,那么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必须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果支付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那么必须按照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我国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国务院备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 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 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 劳动生产率;
(四) 就业状况;
(五)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当劳动者发生工资纠纷时,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必须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仲裁时效期间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时效期间限制。然而,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如果劳动报酬争议金额未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十二个月金额,那么仲裁裁决只对企业具有终局效力。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如果劳动报酬争议金额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十二个月金额,那么仲裁裁决对劳动者和企业都不具有终局效力。任何一方对仲裁裁决不服,都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交通事故后,受害人可以要求事故责任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费用。具体赔偿金额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计算,包括户口、票据、月收入、误工时间、伤残等级、被抚养人年龄等因素。误工费的证明可以通过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来确定,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员工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加班工资的标准是什么?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的,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按照300%支付加班工资;其他时间则要看在综合计算期间是否超过工作时间总数,没有超过的不用支付加班工资,超过的则按照延长工作时间支付150%的加班工资。
加班工资和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正常出勤月工资,不包括年终奖,上下班交通补贴、工作餐补贴、住房补贴,中夜班津贴、夏季高温津贴、加班工资等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
一种情况是因工作性质需要,企业采取集中上班、集中休息的方式安排工作,并经劳保部门批准的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另一种情况是,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岗位”的劳动者,在明确工作量的前提下,其本人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可以自主安排,因此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