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政策性破产案件与一般破产案件在审理中的主要区别是职工安置的标准以及安置资金的来源不同。
一般破产案件的职工安置费用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计算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该补偿金被列入破产财产分配的第一顺序从破产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不能从抵押财产的变现价款中支付。
政策性破产案件的职工安置适用国务院国发[1994]59号和国发[1997]10号文的规定。根据这些规定,固定工和合同工按不同的标准计算安置费用。合同工按照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办理,而固定工的职工安置费原则上按照破产企业所在试点城市的企业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计算,并一律拨付到再就业中心,统筹使用。
政策性破产案件的职工安置费用来源首先是企业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如果土地有抵押,转让所得也首先用于职工安置。如果不足支付,将依次从无抵押财产和抵押财产中的转让所得中支付。如果仍然不足,根据企业隶属关系,由同级人民政府负担。对于自谋职工,可以一次性支付安置费,标准不高于试点城市的企业职工上年度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具体发放标准由各有关市人民政府制定。
实践中,几乎所有职工愿意选择自谋职业,并收取一次性安置费。
在案件审理中,我们发现,破产企业中的职工类型较多。其中,一部分是固定工,工龄相差很大,有的十多年,有的四十多年。还有一部分是合同性质的职工。此外,一些职工在宣告破产后的清算过程中达到了退休年龄。这些情况引起了处理上的一些困难。
对于工龄不同的职工,是否一律按试点城市的企业职工上年度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标准发放?合同工是否执行不同的安置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适用国务院国发[1994]59号和国发[1997]10号文的规定向职工发放安置费、经济补偿金后,不再就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予以补偿。这意味着固定工的工龄在安置费用的计算中可能没有作用。
企业职工对于如何计算每个人的安置费用也存在不同意见。多数人认为应按工龄计算重新分配比较合理。国务院文件规定中“标准不高于试点城市的企业职工上年度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具体发放标准由各有关市人民政府制定”也并不是说明每一个固定工均按“不高于试点城市的企业职工上年度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领取安置费用。因此,法院建议清算组与职工代表大会、企业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商定一个合理、合法的发放方法。
企业破产后拖欠工资的处理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企业破产后拖欠职工的工资具有优先受偿权,清偿顺序包括职工工资和相关费用、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等,破产财产不足时按比例分配。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企业更换法人后的债务承担问题。企业工商登记事项变更时,原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承担。更换法人不影响公司贷款还款责任,债务的承担者是公司而非个人。在公司破产时,债务清偿顺序依照法律规定,优先清偿职工权益、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
审计破产清算费用的计算方法和实施步骤。审计破产清算的费用按照计件收费标准和计时收费标准来计算。计件收费标准根据资产总额的不同区间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同时还提到了鉴证项目收费标准和验证资本比例收费。实施步骤包括企业资产状况的核实和企业负债状况的审定,最
企业破产程序中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共益债务的情形及处理方法。文章分析了企业破产法中关于共益债务的六种情形,指出在第(五)、(六)种情形下,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共益债务的可能性较大。对于处理方法,管理人可向法院说明情况,请求宣告债务人破产并裁定终结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