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内,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表明劳动者不适合原岗位,可以对劳动者进行调岗或解除劳动关系,并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首先,需要查看公司与劳动者签订的合同中是否有关于调岗降薪等相关约定。此外,公司内部是否明确了岗位职责与具体考核标准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然而,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往往由用人单位掌握,因此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相关证据。如果用人单位无法提供相关证据,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如果公司主观上认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又无相关考核标准作为证据支持,劳动者是可以拒绝调岗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发生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支付标准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如果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如果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那么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但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所谓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调岗后是否可重新约定试用期的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无论调岗是在合同期限内还是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都不能再约定试用期。调岗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劳动合同。调岗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如生产经营需要、不降薪、无侮辱和惩罚性、符合法律法规
试用期工资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是否一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试用期工资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期限有不同的规定。同时,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需注意签订试用期的劳动合同并明确试用岗位条件。雇主在
张某与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案件。张某在公司工作期间遭遇调岗降薪问题,并面临公司解除合同的争议。庭审实录中,双方就张某是否自动离职、是否应按照工程师的工资标准补足工资差额、保险缴纳及加班工资等问题展开辩论。张某及其律师提出了相应的反驳意见。
关于调岗的法律解析,详细说明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调岗的情形以及用人单位法定单方对劳动者调岗的情形。在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用人单位可以变更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调岗。此外,对于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调岗,这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