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内,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表明劳动者不适合原岗位,可以对劳动者进行调岗或解除劳动关系,并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首先,需要查看公司与劳动者签订的合同中是否有关于调岗降薪等相关约定。此外,公司内部是否明确了岗位职责与具体考核标准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然而,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往往由用人单位掌握,因此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相关证据。如果用人单位无法提供相关证据,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如果公司主观上认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又无相关考核标准作为证据支持,劳动者是可以拒绝调岗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发生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支付标准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如果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如果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那么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但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所谓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调岗后是否可重新约定试用期的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无论调岗是在合同期限内还是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都不能再约定试用期。调岗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劳动合同。调岗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如生产经营需要、不降薪、无侮辱和惩罚性、符合法律法规
试用期工资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是否一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试用期工资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期限有不同的规定。同时,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需注意签订试用期的劳动合同并明确试用岗位条件。雇主在
员工不胜任现有工作岗位时,企业是否有权调岗及相关约束和原则。企业虽有单方调岗权利,但需遵守证据充分、岗位合理适应等约束,并遵循劳动合同变更的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调岗包括薪酬变动,必须有明确的岗位职系和薪酬对应标准,并书面确定新的岗位和报酬标准。
试用期辞职后工资拖欠的问题以及试用期工资待遇的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劳动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法定最低标准,并体现同工同酬原则,用人单位必须为试用期员工缴纳社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