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仲裁的原则意味着当事人有权选择是申请仲裁还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济合同仲裁并非经济审判的强制性程序,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仲裁程序。
经济合同仲裁按照县级、地市级、省、区级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内设的仲裁委员会四级进行分级管理。一次裁决原则意味着仲裁机构应当在一次裁决中终结争议,避免多次裁决。
着重调解原则要求仲裁机构在处理案件时,应首先进行调解。调解是经济合同仲裁的必要程序,也是我国仲裁制度的一个特点。仲裁机构在受理案件后,应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如果调解不成功,仲裁机构将及时作出裁决。
仲裁庭应当在认为本案不适宜仲裁或当事人发现仲裁成员可能影响公正仲裁时,退出对该案的仲裁。这一原则保证了仲裁的公正性和中立性。
仲裁机构在处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时,无论是通过调解还是仲裁裁决的方式解决,都必须全面客观地进行调查研究,查清事实,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处理。在适用法律上,当事人双方一律平等,无论单位大小或级别高低,都能平等行使权利,保障其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违法行为也受到法律的制裁。
世界各国对仲裁员资格的不同规定,包括严格规定和宽松规定以及无明确规定的国家。同时,针对中国特有的内部仲裁员制度,文章分析了其对仲裁程序、公正性和独立性以及仲裁监督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取消该制度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工伤事故的报告程序与索赔途径。报告程序中包括企业及其员工提出工伤报告的方式和时间要求,包括申请工伤待遇的方式和责任。在索赔方面,职工和企业可协商解决,未达成协议者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