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没有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开发商签订的合同效力问题。在我国,商品住宅楼预订需要严格的批准制度,开发商必须获得预售许可方能进行期房销售并签署相关协议。若开发商未获取预售许可,所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开发商欠款情况下,其名
2025-03-17
没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开发商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效力问题。法律规定,开发商在进行商品房预售时必须获得预售许可证,否则签订的合同无效。消费者购买商品房时,需确认开发商的资质和销售许可,以保证合同的有效性。
2025-03-13
商品房买卖合同若存在欺诈行为,双方签订的合同将失去法律效力,购房人有权要求退还已支付的购房款和利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出售商品房时,如果出卖人故意隐瞒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或提供虚假许可证明、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抵押或已出售给第三人或作为拆
2024-12-30
对商品房认购书性质的认定,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认购书就是正式预售合同,因为认购书是买卖双方平等自愿基础上的真实意思表示;另一种观点认为认购书非独立的合同,因为认购书仅是对签订正式合同相关事宜的约定。我们认为,认购书应属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预
2024-11-01
办理购房合同公证是当事人自由协商的选择,法律对此没有做出强制性规定,而不办了购房合同公证,其实对合同本身的效力也是不会造成什么影响的。房屋买卖合同公证费用以合同成交价计算,按成交额的比例计收。商品房预售合同公证后,签订出售合同再进行公证的,每份合同只
2024-10-07
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约定的用以免除或限制其未来合同责任的条款。对免责条款的法律限制体现了国家对经济民事活动的干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审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时,法院应对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的效力进行审查。免责条款一般是对违约责任的限制
2024-07-18
商品房预售是一种附加期限的交易行为。即商品房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一个期限,并把这个期限的到来作为房屋买卖权利义务发生法律效力或挫去效力的根据。商品房预售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由于商品房的预售不同于房屋的实质性买卖,真正的房屋交接尚未形成。我国对商品
2024-07-15
房产买卖合同没有网签,并非确定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当事人以商品房预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当事人约定以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商品房
2024-06-25
刘某的房屋按揭贷款因故未能办理。另查明,园丁园小区用地为xxxx村小组预留的安置用地,现土地性质为国有,但未办理供地手续。现在原告刘某诉至法院请求确认商品房预售合同及补充协议的效力。因此,开发商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并预售商品房但未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因违
2024-06-22
对免责条款的法律限制体现了国家对经济民事活动的干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审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时,法院应对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的效力进行审查。在审查时,应掌握以下几个标准:。我国合同法亦规定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2024-04-01
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商品房预售合同》规定,甲方(开发商)在本合同签订之前对本房屋及本房屋的相关事项以及文字、图片、模型、口头描述等方式所作的广告宣传和印刷品仅为邀请,不具有要约效力,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以本合同之明确约定的内容为准。但上述条款排除了开发
2024-02-23
如果预售合同以登记备案为生效要件,则预售合同自登记备案之日起成立;如果不以登记备案为合同的生效要件,则合同自签订之日起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商品房预售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预售合同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和土
2024-01-24
认购书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商品房认购书是商品房买卖双方在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或商品房现房买卖合同之前所签订的文书,是对双方交易房屋有关事宜的初步确认。
2024-01-13
关于包销商主体资格,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尚无规定。因此,在前述案例中,该置业公司虽未取得房地产中介资质,但其签署的包销合同应认定为有法律效力,但应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责任。包销行为并非纯粹的买卖行为,因此不能把包销合同的效力与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混为一谈
2024-01-04
签订规范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最好请律师代理或介入,并要对合同进行公证,确认其法律效力。因此建议消费者直接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这样购房者就有充分的主动权与开发商就合同的具体条款进行完全平等的协商。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根据有关法规,建筑面积超过预售
2023-11-21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