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诉讼的前置程序是劳动仲裁,所以因解除劳动合同产生争议的,用人单位不能直接提起诉讼,应该先申请劳动仲裁。(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协商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
2024-07-29
劳动仲裁作为劳动争议纠纷的一个前置程序,在其制度设计上完全不同于商事仲裁,其制度价值在于最短期限、最大限度维持劳资关系稳定,以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对于被告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后提出的诉讼
2024-07-23
属于劳动争议,应先经过劳动仲裁的法定前置程序后,才能向法院起诉。同时,劳动者应承担举证责任,证明佣金的提成制度,以及销售业绩。(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
2024-07-20
公司赔偿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前置程序,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
2024-07-14
是的,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诉讼的前置程序,工伤属于劳动纠纷,必须通过劳动仲裁,这是法定程序。所以不能直接起诉,须先行劳动仲裁。相对于普通民事伤害案件而言,工伤保险争议案较为特殊,在此类案件中,工伤受害人提起仲裁或诉讼的前提是有关部门所作的工伤认定以及伤
2024-06-10
不是,工伤认定是由工伤保险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对受伤害职工的伤害性质进行判定。在工伤认定期间,对劳动关系的存在产生纠纷的,笔者认为,应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直接确认劳动关系存在与否,其劳动仲裁处理不是前置程序。
2024-06-02
一般认为,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必须是经过仲裁裁决后的案件。《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4-05-22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纠纷案件适用劳动仲裁前置的原则,应当首先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双方不服的,方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现实中,由于劳动仲裁机构从无到有,在受案数量的压力下,仲裁员数量迅速膨胀,仲裁员素质总体不高,而包含外国人的劳动纠纷案件往往比较
2024-04-25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诉讼适用的程序法是《民事诉讼法》。在一裁二审”劳动争议解决体制背景下,受仲裁前置规则的制约,以及程序价值目标考量等因素的影响,民事诉讼法在适用于劳动争议诉讼时不得不做出适当的变通,从而与普通民事诉讼形态相比较,劳动争议诉讼显现出了一定
2024-04-24
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必经的前置性程序。
2024-03-24
工伤保险待遇案件可以归类为行政案件和劳动争议案件。对于行政案件,社保局是诉讼主体,申请行政诉讼的期限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对于劳动争议案件,公司是诉讼主体,适用劳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
2024-02-25
我国法律对于因竞业限制所引发的纠纷是否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并无明确规定。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根据双方之间的竞业限制条款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的,则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范畴,仲裁前置是强制性程序。
2024-01-22
在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对已存在的仲裁结果如何对待?而反观劳动仲裁,依据最高法院对劳动部的答复文件,法院不能对劳动仲裁裁决作出任何评论,不能撤销或驳回,只能对劳动仲裁涉及的实体问题进行判决。劳动纠纷的解决,劳动仲裁是劳动纠纷诉讼的前置程序,当事
2024-01-20
设定仲裁程序前置,其目的旨在劳动争议尽量在专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以免增加人民法院的负担。劳动诉讼,或称劳动争议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或决定而起诉的劳动争议案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并对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
2023-12-08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应执行仲裁前置程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离职竞业限制义务的履行发生争议,如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承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违约金或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
2023-10-30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竞业限制协议最长不超过2年,所以竞业限制期限约定为10年是无效的。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双方争议属于一般的商业秘密侵权纠纷,其不受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限制,用人单位可以独立进行民事起诉。因此
2023-10-19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