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时,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因此,返聘工资争议不能通过仲裁解决。
在劳动关系中,工伤保险是法定基本社会保险之一,其投保具有法律强制性。然而,在聘用单位与退休返聘人员之间建立的劳务关系中,法律并未规定其可以加入工伤保险。由于聘用单位往往不办理类似工伤保险的商业保险,一旦返聘人员因工作造成人身伤害,损害费用的承担主体成为纠纷高发区。
返聘人员在劳动后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是工资还是薪酬,涉及到加班是否应支付劳动法规定的加班费用。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返聘人员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合同性质属于劳务合同,其获得的经济利益属于薪酬。因此,不适用劳动法关于加班费用的相关规定。
然而,返聘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同样的加班时间为聘用单位创造的价值更高。如果一味认定不应支付加班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劳动关系中,除法定情形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时,应给予劳动者一定经济补偿。然而,在返聘人员与聘用单位之间的劳务关系中,不存在经济补偿的规定。因此,聘用单位与返聘人员解除劳务关系时,不应再享有经济补偿。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仲裁时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方法包括与公司协商、寻求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向有关机关投诉和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时,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考虑提起诉讼。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李某与劳服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李某在劳服公司工作期间,因工资福利待遇低及未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产生争议。案件分析涉及劳动仲裁时效和劳动保障监察时效的规定,以及不同观点对李某诉求的看法。最终,根据规定,李某的仲裁申请已超过时效,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