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为整幢楼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外墙(山墙)、计入套内建筑面积之外的共用墙体面积
2022-10-08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2-09-30
是指因物业管理企业没有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内容全面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而引起的物业管理纠纷。《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二条,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物业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2022-09-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2022-09-28
法律规定,物业服务人不得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业主违反约定逾期不支付物业费的,物业服务人可以催告其在合理期限内支付;合理期限届满仍不支付的,物业服务人可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2022-09-27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承办法官庭后表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判定物业公司是否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如经营公共泳池,应配置防溺水设
2022-09-26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现在政策主要是根据2000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执行。依据《房产测量规范》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即公摊面积为:
2022-09-23
一般调解可分为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2022-09-22
小区停车位建筑面积列入公摊的产权归全体业主共有;小区停车位建筑面积未分摊且开发商单独取得车位产权的归开发商所有;部分小区停车位属于国家强制配套的人防工程归国家所有。第二百七十五条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
2022-09-21
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基层组织调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物业公司构成违反行政法规,承担法律责任。业主、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擅自占用、挖掘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道路、场地,损害业主的共同利益。
2022-09-20
(一)遵守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遵守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三)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业主大会授权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 (五)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 (六)法律、法规规
2022-09-17
而要是承租人不按照要求缴纳物业费的话,则出租人可以在租房押金里面进行扣除,然后代替承租人缴纳拖欠的物业费。
2022-09-16
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调解,包括民事调解和行政调解两种。经双方同意并执行,由此化解纠纷。仲裁庭管辖物业管理纠纷的依据是当事人认定的协议。
2022-09-15
其中建筑面积与取暖面积的核定,以本地政府解释文件为准。
2022-09-14
物业公司可以先和业主进行协商,关于纠纷解决协商出处理方式;协商不成的可以请基层组织进行调解;如果物业服务合同中有仲裁条款可以直接申请仲裁。第二百三十三条,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经过判断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应在第
2022-09-13
儿媳妇在公婆房屋中的居住权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儿媳妇是否有权在公婆房屋居住需视情况而定。重点介绍了居住权的法律规定,包括居住权的特征,如是为特定自然人的生活用房需要而设立,一般无偿且长期终身等。同时指出居住权不能转让、出租及继承,其效力较弱。
小区屋顶砸伤业主和砸坏业主财物以及村自建房屋冰雪滑落伤人两个问题的法律责任。对于第一个问题,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的管理人,对于小区内公共设施上的悬挂物的安全负有管理责任,应对李先生的损失承担民事责任。对于第二个问题,朱某作为村自建房屋顶层邻居的房屋所有人
采光权的定义和适用的法规,介绍了采光权的赔偿标准和纠纷处理方式。根据规定,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有权从室外获取适度光源,采光权的赔偿标准按不同情况予以补偿。解决采光权纠纷时,应以一次性赔偿为宜,存在两种计算公式,均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标准为
地役权合同的生效条件,包括合同形式、条款和登记要求。地役权可根据实现方式、行使方式和是否存在表现于外部进行分类。申请地役权登记需提交相关资料,包括申请表、身份证明、合同、权属证书等。未经登记的地役权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