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顶楼漏雨时,物业不负责解决问题,业主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在保修期内,业主可以与开发商协商,要求开发商提供有关质量问题的证明;超过保修期的
2024-10-01
楼上住房装修造成楼下住户房屋出现裂缝的,基于民法通则的要求,楼下住户可以要求装修方进行赔偿,修复出现裂纹的墙体。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同时,还应约定好违约金的赔付比例。装修,不是一个很长时间的扰民动作,因而邻居
2024-09-3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楼顶漏水维修费用的承担人有三种情况:首先,如果是房主本人造成的损坏导致楼顶漏水,则由房主自己承担维修费用;其次,如果是由邻居
2024-09-29
乔某起诉物业公司,要求赔偿因家中水管跑水给楼下业主谢某造成的损失。乔某认为跑水是因为物业公司维修动过的部位脱开造成的。经过多次沟通和分析,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物业
2024-09-23
王先生购买的房屋存在漏水问题,多次报修未得到解决,严重影响了生活。他诉称被告侵犯了他的居住权利,要求修补房屋并赔偿损失。陈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多次维修未能解决漏水
2024-09-22
开发商逾期交房业主可以送达催告通知书,要求开发商尽快交房并赔偿超出日期的损失;催告后三个月仍未交房且不能给出正当理由的,业主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开发商退还已付房款及利息,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因不可抗力或者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原因,需延期交付的,房地
2024-09-21
更新储备金,即物业配套设施的更新费用。其他为管理而发生的合理支出。
2024-09-17
墙体漏雨地板被泡,如果墙体的保修期未到期,物业一般不承担责任。如果保修期已经届满,物业未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义务导致墙体漏雨,则一般需要承担责任。物业服务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导致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24-09-15
此后不久,武先生以家中被盗与物业公司的保安巡逻工作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为由,将小区的物业公司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物业公司赔偿自己家被盗物品总价值人民币15620元。因此,只要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履行了正常的安全防范义务,不存在失职情形,业主家中财产失窃,
2024-09-1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住宅小区内在晚上修路,制造噪声影响住户休息的,住户是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投诉。前款规定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第五十六条 建筑施工单位违反本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的集中区域内
2024-09-14
业主小区丢车物业公司一般不赔偿,物业公司依据双方签订的物业合同约定提供物业服务,除非物业服务合同里有明确的车辆保管、财产保管的约定,否则无法进行追责。物业服务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导致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24-09-13
在物业预存的电费不可以退费,包括在物业、营业厅、代充点交的水费、电费、燃气费等,都是不可以退的,多出来的部分算是预缴的,可以留着以后用,但是退不出来的。通知业主准备资料将其起诉。已竣工但尚未出售或者尚未交给物业买受人的物业,物业服务费用由建设单位交纳。违
2024-09-10
房屋共有部位漏水且业主已缴纳维修基金的物业有责任维修。房屋共有部分或共用设施设备损坏导致漏水可以申请使用住宅专项公共维修基金,由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或业主大会审批使用。其中,售后公有住房应分摊的费用,再由相关业主和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按照所交存住宅专项维修
2024-09-06
10、有权向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进行投诉或提出意见与建议;
2024-09-06
楼顶漏雨维修费用由小区维修基金出。经业主共同决定,可以用于电梯、屋顶、外墙、无障碍设施等共有部分的维修、更新和改造。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公布。
2024-09-05
儿媳妇在公婆房屋中的居住权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儿媳妇是否有权在公婆房屋居住需视情况而定。重点介绍了居住权的法律规定,包括居住权的特征,如是为特定自然人的生活用房需要而设立,一般无偿且长期终身等。同时指出居住权不能转让、出租及继承,其效力较弱。
小区屋顶砸伤业主和砸坏业主财物以及村自建房屋冰雪滑落伤人两个问题的法律责任。对于第一个问题,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的管理人,对于小区内公共设施上的悬挂物的安全负有管理责任,应对李先生的损失承担民事责任。对于第二个问题,朱某作为村自建房屋顶层邻居的房屋所有人
采光权的定义和适用的法规,介绍了采光权的赔偿标准和纠纷处理方式。根据规定,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有权从室外获取适度光源,采光权的赔偿标准按不同情况予以补偿。解决采光权纠纷时,应以一次性赔偿为宜,存在两种计算公式,均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标准为
地役权合同的生效条件,包括合同形式、条款和登记要求。地役权可根据实现方式、行使方式和是否存在表现于外部进行分类。申请地役权登记需提交相关资料,包括申请表、身份证明、合同、权属证书等。未经登记的地役权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