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实习生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所以是不适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如果是顶岗实习的,应该签订实习协议。第十三条 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应签订三方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
2024-03-1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因订立或者履行企业年金方案发生争议的,按照国家有关集体合同的规定执行。因履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合同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的,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由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
2024-03-13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例如:约定劳动合同期限为2015年12月30日起至2018年12月30日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
2024-03-13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证据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就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否则,需承担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所带来的一切法律后果。合同期内,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期满之日既可自离。(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
2024-03-13
按照法律规定,如果劳动者从用人单位离职,单位应当在其离职后的15日内办理档案转移手续,否则将会面临罚款。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用人单位为了限制劳动者跳槽,或者以与劳动者有其他未决纠纷为由拒不转移相关档案、社保等行为,这种做法违反了法律有关规定。劳动者的档
2024-03-12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 第八条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
2024-03-09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工伤的认定与上班时间有直接关系。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工作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在工作时间
2024-03-09
根据提供的信息,该厨师在工作期间因煤气泄漏导致爆燃,造成面部和双上肢烧伤。经医生诊断,面部色素沉着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恢复,但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现在厨师
2024-03-0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是有休息休假权利的,而法定节假日期间是需要正常发放工资的,离职当月的节假日应该计算工资的,所以不计算工资是不合法的。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并且,提起
2024-03-07
企业在社保与公积金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司在册人数与实际缴纳社保与公积金的人数存在差异,尤其是公积金缴纳与在册人数相差较远;二是公司常常不为试用
2024-03-05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43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2024-03-01
误工费的赔偿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以及法医鉴定或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进行认定。如果实际误工日期少于休假证明的日期,应以实际误工日期为准;如果实际误工日期多于
2024-02-29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工伤后家属的护理费的确定需要考虑家属是否有固定收入来源。如果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亲属护理,护理费按
2024-02-28
非法用工单位对受伤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应进行一次性赔偿。如果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社会保险部门将责令其参加,并补缴相应的保险费。此外,自欠缴之日起,还需按日
2024-02-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1年3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5次会议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纠正原仲裁裁决错误重新作出裁决,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双方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
2024-02-25
工会干部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工会干部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针对工会干部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工会法》规定了责任追究措施,包括责令改正或处分、罢免、赔偿和刑事责任等。工会干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职工权益,确保工会的正常运行。
冯某与某公司劳动合同解除争议案例。冯某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达成了一致协议,但之后冯某提出公司拖欠经济补偿。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审理,支持了冯某的请求。文章解析了《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并提醒用人单位在协议中注明经济补偿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