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根据救助人的要求对获救的船舶或者其他财产提供满意的担保以前,未经救助方同意,不得将获救的船舶和其他财产从救助作业完成后最初到达的港口或者地点移走。受理救助款项请求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根据具体情况,在合理的条件下,可以裁定或者裁决被救助方向救助方先
2024-08-13
海上风险远远大于陆上的特点,是海难救助制度得以确立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国《海商法》要求救助人救助被救物的行为必须发生在海上或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其中船舶是指海商法第3条所称的船舶和与其发生救助关系的任何其他非用于军事的或者政府公务的船艇。根据我国《海商
2024-08-0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发生海难后船员如果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死亡。实际中,因为海难救助费用引起的纠纷,就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当然,原告可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就是与案件有利害
2024-08-03
海难救助,是指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和运费的全部或部分,由外来力量对其进行救助的行为,而不论这种行为发生在任何水域,包括发生在海上和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海难救助的行为必须是自愿的,因此,对被救助人负有法定义务或合同义务的人就不具备救助人的主体资格。
2024-07-20
海难救助,又称海上救助。我国《海商法》第171条规定,海难救助适用于“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对遇险的船舶和其他财产进行的救助。”海难救助是海商法中一项古老而特有的法律制度。海难救助最初始于纯救助,以后发展成合同救助。
2024-06-03
“适当”应参照给付义务人的资力、身份、地位、其感情程度等因素决定物品的价额,并以此确定报酬的数额。关于报酬请求权的限制所谓报酬请求权的限制,是指依法规定某些拾得人不得享有遗失物拾得报酬请求权。如公安机关性质有维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义务,如其有报酬请求
2024-06-02
有下列情形之一,经一方当事人起诉或者双方当事人协议仲裁的,受理争议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判决或者裁决变更救助合同:。海难救助必须发生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船舶是海难救助中最常见的对象。由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原因,在我国沿海发生的许多救助行为都
2024-04-20
海难救助又称海上救助,是指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和客货运费的全部或部分,由外来力量对其进行救助的行为,而不论这种行为发生在任何水域。海商法领域内的海难救助行为属于民商法意义上的私法行为,这是没有异议的。根据我国《海商法》第179条的规定,在其他法律另有
2024-03-16
海上风险远远大于陆上的特点,是海难救助制度得以确立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国《海商法》要求救助人救助被救物的行为必须发生在海上或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其中船舶是指海商法第3条所称的船舶和与其发生救助关系的任何其他非用于军事的或者政府公务的船艇。自愿原则是海难
2024-03-10
经校对测定,“南宝石”轮位于21°37′24″N、112°41′48″E处,现场水深7米。“南宝石”轮机舱、货舱进水,舵机房漏水,船体右倾19度,有20名船员在船。**公司表示如难船处于直接危险状况下,同意以无效果无报酬方式救助。
2024-03-07
海难救助,又称海上救助。我国《海商法》第171条规定,海难救助适用于“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对遇险的船舶和其他财产进行的救助。”海难救助是海商法中一项古老而特有的法律制度。自愿原则是海难救助的构成要件之一。
2024-02-28
海难救助中的财产具体是指救助人在救助成功后有权获得的报酬即救助报酬。“无效果,无报酬”是海难救助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意义在于鼓励救助人奋力抢救海上遇险船舶或者其他财产,体现了海上救助的精神实质。海商法规定,对构成环境污染损害危险
2024-01-30
(一)海难救助的概念海难救助又称海上救助,是指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和客货运费的全部或部分,由外来力量对其进行救助的行为,而不论这种行为发生在任何水域。由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原因,在我国沿海发生的许多救助行为都是由国有船舶进行的,或是在我国港口当局的指
2024-01-29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时效为两年,从申请人被裁决承担海事赔偿责任之日起计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存在对于保障海运业发展、体现公平原则、鼓励海难救助业发展和促进海上保险发
2024-01-25
原告上海东海救助技术服务中心为与被告小川航运有限公司海难救助、海上打捞合同纠纷一案,于2009年12月3日向本院提起诉讼。
2024-01-16
既然是海难救助,就意味着被救物应该处于海上危险当中,这一要件具有双重含义。前已述及,海难救助应该是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这就是说事故本身也应该是发生在海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船舶在港内装货的过程中因装卸工人操作不慎,将货物掉入水中,后被其他
2023-12-07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